12月11日。
經過一周的緊急討論,以及和莫斯科方面的反復協商,東大決定出兵遠東,幫助蘇聯剿滅叛軍。
東北地區再一次成為了大后方,各種戰前準備工作進入了高峰狀態。
陸航把所有的強-6攻擊機調了過來,同時,美國援助了120架a-10攻擊機,這批攻擊機交給了空軍,組建兩個攻擊航空旅。
東大出手,美國佬求之不得,根本不吝援助。
美國國內的軍工廠開足了馬力生產,這個龐大工業國家爆發出來的戰爭潛能是相當恐怖的。
與此同時,東大的工業潛能不但爆發,而且還在以一種極快的速度發展。
整個北約集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援助東大。
二戰之后,小日本就被廢了武功,靠這垃圾國家是擋不住遠東叛軍的鐵蹄的。
要知道,別列夫斯基手里有百萬大軍,地面武裝力量超過百萬,還有整支太平洋艦隊,以及上千架飛機的空軍。
而且,遠東地區有兩個戰斗機制造廠,有一個能夠建造萬噸級別驅逐艦的造船廠,重工業制造能力是不弱的。
別列夫斯基手里這支軍隊,可以說是世界上僅次于美、蘇、東的世界第四大軍隊,其他國家是號稱,他這支軍隊正兒八經的第四大!
剛剛從越戰泥潭爬出來的美國,國內的主流觀點是,給錢可以,但是決不能再親自上陣了,八十年代的美國,是經濟發展的巔峰時期,說句大白話,那就是只要能解決問題,花再多的錢都行,只要不往里搭人命。
這就美國只對阿富汗游擊隊提供情報和物資援助,而沒有直接派兵參與進去的原因。
如果蘇聯拿下阿富汗,其戰略意義有多重要,美國人看得很清楚。
蘇聯這個聯盟,從誕生那一刻起,一直在想方設法尋找出海口,打通了阿富汗,他們就相當于有了一條直接掏到印度洋的出海通道,戰略意義重大。
可惜,一步錯步步錯。
12月15日,東大國防軍在黑江地區集中了80萬大軍。
其中,地面作戰部隊有5個重型合成旅、3個中型合成旅、2個輕型合成旅。
地面作戰部隊人數為50萬人。
其余20萬人主要是空軍、陸航、海航部隊。
另外,海軍傾巢而出,不過,當前海軍的力量還是很薄弱,只能在日本海執行一些外圍的任務。
毫無疑問,空軍是絕對的主力。
在作戰會議上,李干力排眾議,堅持使用7個戰術航空旅以及3個戰略航空旅,以殲-10戰機擔當主角,轟-6c、轟-6d作為戰略戰術轟炸的主力。
他的原話很簡單——要打就放開手腳,以雷霆萬鈞之勢開打,用一次戰役,將戰線向北推到哈巴羅夫州北部。
這么做是有自身利益目的的。
可以將哈巴羅夫州大部,置于己方的實際控制之下,這一點至關重要。
協議終究是一張紙,有實力就有約束力,尤其是對沙俄出身的蘇聯來說,撕毀協議是常有的事。
盡管協議里白紙黑字寫著,完成平叛之后,老毛子將會歸還包括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州南部及沿海地區,但如果沒有把這些地方實際控制起來,老毛子不會那么輕易履行協議的。
李干的看法得到了好幾位大佬的支持,這幫人都是一路打過來的,伍德充沛得很,能夠在晚年再為國開疆拓土一番,那個積極性超高。
于是,聯合作戰指揮部里,云集了軍中幾乎所有的老將軍們。
這幫老殺才,個個人老成精,你讓他們寫個報告,秘書代筆都得弄搞幾天,要是讓他們策劃一次戰役,那比喝水都簡單。
論戰爭謀略、論戰術素養,這幫老殺才自認世界第二,沒有人敢說自己的第一。
李干提供體系作戰思想,具體戰役策劃,老殺才們全包了,比李干擬定的要完善、更有遠見。
不得不承認,盡管李干有超前意識,但在這塊專業里,他和老殺才們相比,那就是個學徒級別。
李干帶一幫人“海外務工”幫好幾個國家答應了幾場戰場,那還屬于勞務輸出,用的還是外貿版的東西,就這,都能讓體系作戰威力大顯神威。
現在,東大要自己出手了。
效果可想而知。
別列夫斯基那邊萬分緊張地進行準備,可是心驚膽戰等了一個星期,卻發現邊境地區的東大軍隊沒有更進一步的動靜。
他覺得奇怪,難道東大就是做做樣子?
安德洛夫那邊更著急,從每天一封電報到每天三封電報,內容一致,就是催促東大出兵。
他那邊已經頂不住了,叛軍這邊是越打越勇,尤其是東大宣布出兵平叛后,別列夫斯基壓根是把政府軍往死里打。
叛軍竟然大發神威,一口氣把政府軍打退到了貝加爾湖東岸!
這個戰力讓眾人驚呆了。
政府軍也太垃圾了,叛軍反而是越打越勇。
不能再退了,政府軍沒有辦法,一扭頭,往南退進了外蒙境內,在這里重振旗鼓。
外蒙軍隊還沒東大一個地級市的公安局戰斗力強,除了干瞪眼,什么辦法都沒有。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安德洛夫已經急不可耐了!
為了直接表示誠意,安德洛夫命令黑海造船廠把一半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派往南港造船廠,全力以赴幫助南港造船廠建造航母。
為此,不惜放緩了自己那條庫艦的建造進度。
他媽的,遠東地區都要分裂出去了,國家都快沒了,還要他媽什么航母啊!
得到了一大批熟手的幫助,東大首艘航母的建造速度猛然提升起來,而且,干脆直接滑躍起飛甲板改平直直通甲板,采取蒸汽彈射起飛的方式。
不但美國人愿意提供蒸汽彈射系統,老毛子那邊也愿意轉移技術,他們的蒸汽彈射系統已經進入了最后攻關階段了。
其實,東大不是故意拖時間的,而這本身就是策略的一部分。
表面上,參戰部隊還在原來的地方沒有動靜,而實際上,大量的偵察工作持續不斷地開展。
衛星偵察、空中偵察、電子偵察,甚至派遣人員潛入敵縱深進行人力偵察。
另一方面,美國佬把大量的情報源源不斷地提供過來,他們也著急啊,要不抓緊把叛軍干掉,他們要是從庫頁島南下,小日本就危險了。
>t;美國人在那里的幾個軍事基地十幾萬人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