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目的,是為了給其中存放的寶物,最適宜的儲存環境。
這些陳瀚在課上都是學習過的,但親身感受還是第一次。
地下室的照明系統是自動的,踏進門的瞬間,整個樓梯和地下倉庫便亮如白晝。
來到地下,陳瀚眼前豁然開朗,二百多平的地下寶庫,齊刷刷的擺放著十幾尊紅木打造的博物架。
鱗次櫛比的各種精品物件,安安靜靜躺在架子上。
青花纏枝蓮大罐!
青花瓷水盂!
白底青花折枝碩果梅瓶!
……
入眼第一排的博物架上,赫然都是震撼人心的青花件。
陳瀚墨眼入微,當即便有判斷,這其中元代的極少,明清居多。
唯一相同的,就是品相都極其完好。
能夠將這么多青花瓷器收入囊中,至真堂無愧百年老店之說。
后面跟著的三個博物架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真品瓷器。
其中一個并不起眼的方瓶,讓陳瀚走到紅木架前,多觀察了兩眼。
所謂一方頂十圓,方瓶的燒制難度極其之高。
向田繼甲投去詢問的眼神,后者示意隨便上手。
陳瀚將寸許高的方瓶拿起,左手三指夾住瓶底,右手扣指輕彈。
“!”
聲音如金石交擊,清脆悠遠,似聞磬音。
方瓶的器型工整,長脖直口,溜肩鼓腹,自有韻味。
瓶口、瓶身、瓶底都呈現四方形,顏色青紫,通體沒有任何花紋。
但就是這樣一個素凈的方瓶,卻給了陳瀚一種極其熟悉的感覺。
讓他上手的原因,是他翻遍腦海中的傳承,竟然沒有第一時間辨認出這尊方瓶的來歷。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