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尋秦記》啊!震撼登場-->>!”
    “快點!手慢冇!
    小林生新報紙!”
    報販們嘶啞著喉嚨,青筋畢露的吆喝聲,如同滾雷般在中環、銅鑼灣、旺角、尖沙咀……每一條人流涌動的街道上炸響!
    人潮,像被磁石吸引的洪流,瞬間在各報攤前匯成了長龍。
    有純粹好奇的路人,有觀望風向的競爭對手耳目,有聞風而動的通俗小說狂熱愛好者,更有無數揣測著“小林天望”這位商業奇才下一步動向的各路人馬……
    長龍瘋狂地蔓延,一張、兩張、一沓、一沓,成捆、成箱!
    嶄新的《亞洲日報》仿佛退潮般迅速消失在報攤和人流之中。
    《亞洲日報》頂樓的臨時辦公室內,那部黑色電話機仿佛著了魔,鈴聲一刻不停。
    每一次尖銳的鈴聲響起,都伴隨著一個前線“陣地”傳來的亢奮尖叫:“喂!高喬生!
    旺角賣光!
    徹底賣光!
    一張不留!”
    “喂?社里?
    中環這邊排了幾條街長龍!十萬份?十一萬份都能吞掉!
    現在全光了!
    急等補貨!”
    “銅鑼灣!緊急!再補一萬份!立刻!馬上!
    讀者要搶破頭了!”
    高喬浩捏著一張剛剛統計上來的快報速遞,手心全是汗,以至于紙張都有些濡濕。
    他強壓著砰砰狂跳的心臟,帶著一種難以置信的興奮和隱隱的擔憂。
    三步并作兩步沖進林火旺那間臨街、可以俯瞰部分繁華街景的臨時辦公室:
    “小林君!
    十點開售,現在不到十二點!十萬份!我們首印的十萬份……全、賣、光、了!”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聲音不那么走調,“印刷廠那邊……是不是立刻通知他們加印?加多少?十萬?還是十五萬?”
    他的眼神灼灼,透著無法遏制的狂喜和更大的期待。
    打破《東方日報》首日十七萬八千份的歷史紀錄?
    似乎觸手可及!
    林火旺正立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影筆直,目光穿透玻璃,落在遠處依舊喧囂的街角,那里排隊的人群尾巴似乎還在蠕動。
    聽到高喬浩急促的匯報,他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意外,甚至連一絲夸張的喜色也欠奉。
    只有那嘴角,向上牽動了一個微不可察的弧度,帶著一種洞悉一切的平靜了然。
    他甚至沒有立刻轉身,只是任由高喬浩在他身后激動地喘息了兩秒,才緩緩轉過來。
    說話的語氣中,帶著點寡淡的笑意:
    “知道了。
    通知廠里,加印十萬。
    讓他們動作快一點,下午三點前要鋪出去。”
    高喬浩微微一怔。
    加印十萬是他的預期之內,但老板的反應也太……淡定了?
    淡定的不合常理!
    按照老板一向的大手筆,不來個十五份或二十萬份么?
    不過,他雖然心中有疑惑,卻從來不會質疑林火旺的決定,便立刻應道:“明白!我馬上去安排!”
    沖出辦公室,對著外面早已翹首以盼的副手們大手一揮:“加印!十萬份!全力開動!”
    整個編輯部如同澆了一勺滾油,瞬間沸騰,呼喊奔走聲、沖向印刷車間的腳步聲此起彼伏。
    印刷機的轟鳴再次響徹廠房,聲音比之前更加高亢。
    加印的十萬份報紙被壓縮到極限的時間送往各銷售點。
    然而,由《尋秦記》曠古未見的設定和“小林天望”這塊金字招牌點燃的市場烈焰,正成就燎原之勢,根本就停不下來,望不到頭啊!
    僅僅到了下午五六點鐘,太陽西斜,維港被染上一層金紅色時,最新的戰報再次傳來——加印的十萬份,再次徹底售罄!
    《亞洲日報》,成了這個黃昏港島最炙手可熱,也最難買到的稀缺品!
    傍晚的余暉透過窗戶,將高喬浩因為持續亢奮而漲紅的臉映照得更顯激動。
    他再次沖進林火旺的辦公室,聲音都有些嘶啞:
    “小林君!
    報攤的電話打爆了!
    節之《亞洲日報》,待《尋秦記》全本出版時,憑完整報張可免費兌換由作者親筆簽名之實體書一冊。”
    尋常報紙,朝生暮死,看過即棄,乃至轉手賣給廢品收購站換來幾枚毫子填肚。
    但這行看似微不足道的公告,瞬間賦予了一張張《亞洲日報》以獨特的“收藏價值”和“兌現憑證”的潛質!
    它將一張張零散的、可以隨意丟棄的報紙,變成了一套拼圖,一份必須連續收集才能兌換珍寶的鑰匙!
    它像一道無形的鎖鏈,牢牢鎖住了讀者的錢包。
    它將迫使那些對《尋秦記》欲罷不能的讀者,忠實地購買后續每一天的《亞洲日報》,一張都不能少!
    這將無可估量地提升讀者的粘性,保證報紙長期、穩定的基礎銷量。
    而且,“作者親筆簽名書”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誘餌,將持續不斷地制造話題和傳播熱點。
    一個限量搶購制造爆點與稀缺,一個集報換書保證長期流量……雙管齊下,配合得天衣無縫!
    小林君這一手,簡直把人心和市場拿捏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高喬浩只覺得喉嚨發干,心臟被巨大的商業智慧和深不可測的布局能力沖擊得狂跳不已。
    他看著林火旺依舊平靜無波,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小事的側臉,第一次無比清晰且絕望地認識到,自己和眼前這位年輕老板之間,在商業謀略維度上的差距,如同深淵巨壑,永遠無法跨越。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