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應對之策
張恪知道信息產業部這次要放開口子,是從信息產業部副部長易云飛那里得來的消息,他也不能將揣摩到的一些幕后曲折在電話分析給張恪聽,他畢竟不是分管這一塊的副部長;卻是陳信生、蘇津東與肖瑞民見面后,才從肖瑞民口中證實張恪之前的猜測。
湖畔木屋頂層的閣樓是四分之一弧度與斜立窗組織成的開闊空間,紅黑格子的書架鋪滿兩側的側墻,從扶梯上來,地板上除了依弧墻而放的一張沙發之外,再沒有其他家俱,地板上鋪著洋灰色的絨毯,三只晶瑩剔透的高腳玻璃杯與一瓶打開紅瓶放在地板上,許思與陳靜坐在絨毯上,張恪站在窗前接陳信生的電話。
“嗯,首批牌照發放時,當時的郵電部設下三道門檻,注冊資金要達到2億以上,連續經營兩年以上,有研發基礎以環保、質量等相關認證……這件事情,我們不要嘗試去阻止,但是我們也不能坐視準入門檻給降低;還有數字手機技術促進協會,也應在研發基礎等條件的審核上發揮作用。”張恪在電話里不作掩飾的要求陳信生利用錦湖的勢力去對信產部這次大規模發放牌照的舉動施加影響,讓正規的、有一定實力的電子廠商進來,總比讓那些投機者進來要強,又在最后跟強調了一句,“至少耿重陽他也不會希望國內的手機產業給投機者搞砸、搞爛。”
陳靜與許思坐在一旁靜聽著張恪與陳信生通電話,懶洋洋的坐在那里,也沒有要回避的意思,似乎理所當然的看著張恪在那里發號司令。
“葛建德在華夏電子內部夸下海口,要在明年,銷售額在二百億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達到四百億,零二年,要達到七百億……”張恪掛了電話,跟陳靜介紹一些他剛了解到的消息,陳信生在電話里說的話,陳靜在一旁還是聽不到的,“華夏電子要成為最早一批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
“世界500強啊,”陳靜慵懶的伸了懶腰,又覺得在張恪、許思面前這樣太隨意了一些,斂姿笑著說,“要是到零二年的入榜標準還停滯在九八年的水平上,華夏電子又能做到700億的銷售額,勉強夠資格了……”
“國內一些人的心態太急躁了些,”張恪將手機隨意的丟地板,挨著許思而坐,說道,“國內這么大的市場,電信、移動通訊、石油等產業又給幾家企業壟斷經營,遲早會擠進500強……”
“要說500強的,錦湖努力一下,在兩年之前,應該能達到這個目標吧?”
“沒有什么意思……錦湖不爭這個。”張恪搖頭笑了笑,合并愛達電子以及元器件部門的數據,愛達集團九八年的實際銷售額與華夏電子相當,有200億,影碟機的市場雖然很難有快速的增漲,但是手機業務以及iplayer及閃存盤的業務都有巨大的發展
空間,九九年愛達集團的銷售額目標定在340億到360億之間,新光紙業,在擁有海州與金山兩大生產基地之后,九九年的銷售目標是60億,盛鑫電器九九年銷售規模也要超出一百億許多,再合并錦湖商事、世紀錦湖、中晶微芯等企業的數據,九九年就達到勉強進入世界500強的標準,但是這么做毫無意思,除了表面的風光之外,只是提醒國內某些人對錦湖產生警惕罷了。要進500強,也要等到旗下某家企業有進入排名資格的時候,那時才算真正的站穩腳跟,而且錦湖體系的框架也不用攤到媒體與公眾視野之下。
張恪又跟陳靜說道:“蘇陳二人,倒是有些想法與我不謀而合,就是希望看到科王高科能大放光彩,當然了,陳信生在電話里跟我說得很裸,要是科王高科能依賴我們的技術,我們可以最大限度的提供技術支持……這些事,我讓陳信生稍后找你聯系。”
張恪這話音還沒有落下,陳靜手邊的手機就震響起來,陳靜拿起來看了看,說道:“說曹操,曹操就到。”
許思輕笑著挽著張恪的胳膊,腦袋枕在他的肩膀上,嫣紅如脂的嘴唇附到張恪的耳畔輕語:“他們倒是不識趣,你就沒有暗示一下,陳靜跟你在一起?”
能解釋清楚嗎?張恪很懷疑,只是聽著陳靜坐在那里裝作第一次聽到此事的跟陳信生在電話談技術合作的事情。
信息產業部一下子放開口子,針對錦湖的意圖明顯,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與信息產業部對抗,終究對錦湖不利,畢竟信息產業部是行業主管部門,錦湖想要在信息電子產業上發展,幾乎每一個重大動作,都離開不信息產業部的“關照”。在第二批獲得手機牌照的廠家之中,科王高科若能大放異彩,一方面能擴張錦湖技術的市場占有,另一方面,也算是對信產部狠狠扇了一巴掌。
這么想來,張恪倒是很期待謝子嘉在商業上的表現:寶石手機概念的確是個很驚艷的策劃,不過也要看科王高科的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