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新官上任的前奏
作為東山島建港工程主體規劃的一部分,臨港新城早在九八年之前就有了規劃稚形。九八年冬與主體工程規劃一起送國家部委審批。初稿因為要占用近萬畝基本農田、規劃面積過大給國家計劃發展委槍斃掉,經過兩輪修改最終的規劃方案到去年冬天才得以審批通過。
除了一期工程征用四千畝地外,二期工程所需的八千畝地將全部需要填海造地。
即便如此,臨港新城定稿規劃也只是容納二十萬人口規模的居住、商貿、辦公綜合區域,與錦湖最初主導的百萬人口海港都市的規模相差甚遠。
張梅處在此時的位子上,對上下的心態摸得最為清楚,市里雖然對東山港未來的發展也沒有特別強烈的信心,但是身為領導者誰不喜歡規模宏大的藍圖來指點江山?雖然定稿是以容納二十萬人口居住商貿辦公規模為標準,還是給將來的發展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想著過上五六年再修改規劃稿不遲。
闞唯濤、陶書藝等市委領導心里極迫切的希望東山港的藍圖能早日變成事實,既是為官一地的宏圖偉業,也是向上升遷的堅實基礎,希望所有投資者的建造規模越大越好,建造速度越快越好。
在世紀錦湖的一期建設方案拿出來之前,甚至就在昨天,新亭市委東山島建港工程領導小組召開例會還提到臨港新城的開發問題,市委書記闞唯濤在會議上甚至明確要求蒙學慶給張恪直接做工作,保證世紀錦湖對臨港新城的初期開發規模不要低于一千畝。
市里的心情極為迫切,在規劃獲得審批通過之前,一期的四千畝地的征地、四平一通工程悉以完成,誰知道世紀錦湖的一期建設方案拿出來,這四千畝地甚至都不夠兩年建設所用,要同時進行填海工程才行。
闞唯濤、陶書藝自然喜形于色,這可遠遠超過他們的預期,相視而笑,錦湖這是拿實際行動扇計劃發展委的臉啊:你說我的規劃稿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壓縮只給建二十萬人口規模的綜合城區,我兩年就將規劃地建掉一半,計劃發展委所謂的長期眼光不會只能看到四年之后吧?
臨港新城核心區域整體開發,開發規模巨大,對開發公司的要求自然也要極高。招標入圍的條件首先要求開發公司的注冊資金不低于五億、用于臨港新城建設的啟動資金不低于五億,僅兩個條件差不多就將江南、東海省內的地產企業槍斃了個干凈。
東山島建港工程影響再大,畢竟也只是經濟欠發達的江南省一隅,國內大地產商對一線城市顧不過來,哪里會跑到新亭這旮旯來試深淺?除了世紀錦湖地產之外,也根本找不到有其他公司敢接手。
在北山賓館用過晚餐,就又坐車陪同張恪、邵至剛前往臨港新城規劃選址去視察工作。
雖說規劃去年冬天才獲得通過,四千畝地的征地、三平一通工地卻在之前就已經完畢。雖然有違規嫌疑,也可見地方上的迫切心情。
月朗星稀,拆遷一空的、廣闊的原野望之無垠,防波堤在遠處就一道黑色的弧線浮在半空中似的。
這里是通島工程的南端,沿著修好的通港公路往前開,在上引橋之前,有一棟十六層的高層建筑孤零零的矗在路旁,夜里燈火通明,仿佛是原野里的燈塔。這棟高樓是在東山島建港工程正式啟動之前由宏遠建設投資建造,是東山鎮的最高建筑。說來寒酸,這棟十六層高的樓也是新亭市的最高建筑,建成之后,就作為東山島建港工程指揮部所在地,東山港開發有限公司以及各大投資股東聯絡辦公室也都在里面辦公。
臨港新城的核心區域就在這樓的南面,在工程指揮部有臨港新城規劃的模型,站在樓頂眺望夜色下平闊的土地,
也更容易想象兩年之后臨港新城的模樣。
前方停著一輛車,路牙外站著兩人似乎也在眺望夜色下的土地。路燈昏暗,車燈照過來,那兩人轉過身來,一人是身材高挑的女子,穿著玫紅色的齊膝風衣,婷婷玉立的站在路牙上,露出纖細的小腿,三月夜清寒,光著小腿在曠野里也真夠好受的;另一人是個銀發蒼蒼、穿夾克的老者。車燈一掃而過,也看不清兩人的長相,只來得及看清停在路邊的車是八十年代老款式奧迪,墨綠色,線條偏硬,
傅俊讓司機停下車來,跟張恪說:“后面闞書記他們停車了……”
張恪回車看了一眼,后面的車都停了下來:闞唯濤他們車一停,那之前停在路邊的車里隨即下來兩名穿軍服的青年,看情形像是老人與女子的警衛
“這老人誰啊?”張恪詫異的問了一聲,那兩名警衛似乎還佩著槍,表時那老人的身份極高,他與邵至剛也忙下車來走過去,看著闞唯濤已經走過去親熱的握住老人的手:“江老到新亭來,怎么不提前通知一聲,也好讓我們有個準備?”
“我就隨便過來看看;地方上不容易,每次都要準備,我這樣的老家伙會不會很討人厭煩?”老人爽朗的笑了起來,還自稱為“老家伙”。
張恪見老人姓“江”,瞬時想起來這老人是誰來。
前副總理江靜涵是新亭西鄉人,從八十年后期最終確認東山深水航道資源有開發價值之后就一直是東山島建港工程的積極推動者,只可惜一直到他退下來前,經濟上都沒有到成熟的時機,不過這次建港工程能如此迅速的上馬,江靜涵還是在背后發揮很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