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一舉一動都大有深意,誰出席誰不出席,都有講究。
高晉周的發并不長,不能喧賓奪主,因為今天的主角是宋省長:“……各級各部門要團結一心,達成共識,堅決貫徹落實省政府常務會議的相關要求,積極*燕省鋼鐵集團整合的實施方案。省政府已經明確的整合時間表,各地市要切實行動起來,站在全省的高度看待問題,要通過省、市、縣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各企業的共同努力,促進全省鋼鐵資源整合工作*的順利進行。各級各部門要繼續保持包容、和諧、顧全大局的精神,力爭把資源整合工作做好,真正為燕省的鋼鐵整合做出貢獻,為燕省的老百姓做一件大好事,大實事……”
不管是不是高晉周的本意,他必須拿出姿態,因為是省政府常務會議的精神,他現在代表的是省政府,不是吳家。場面話必須說足。
隨后,宋朝度也發表了講話:“要盡快組建燕省鋼鐵集團公司,抓住機遇,邊組建、邊清理歷史遺留問題,加速技改項目*,堅決落實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等相關措施,要做到重組和生產經營兩不誤……”
以上,都是慣例,都是會議上必有的轉承起合。相繼發之后,高晉周就說:“請同志們發表看法。”
所謂發表看法,一般來說就是表態對省政府的決定表示支持,將圍繞全省鋼鐵資源整合工作全力做好服務,為加快*全省鋼鐵資源整合工作提供各項保障,如是等等。基本上不會出什么差錯,都是官場中人,場面上的事情都會做,至于具體實施過程中拖延或落實不力,那是以后的時候,誰也不會在會議上和省長唱反調。
就連夏想也認為此次會議不會有什么波瀾,接下來的
表態,應該是一片附和之聲,然后就是一次圓滿的勝利的大會,然后真正的較量卻在幕后和臺下。
沒想到,討論發時,于繁然第一個站了出來,不但唱了反調,還列舉了一大堆理由來反駁整合鋼鐵資源不利于各個鋼廠的特色發展,是一刀切的落后的思路,不但不會讓全省的鋼鐵規模上一個新的臺階,還會讓全省的鋼鐵產值下降,在全國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市場經濟的機制就是打破壟斷,各憑本事吃飯,本來各地鋼廠的情況千差萬別,非要強行整合到一起,除了是一個大攤子之外,沒有任何優勢可。幾家鋼鐵企業,各有各的優勢,利用行政命令整合到一起,還是一個大作坊式的集團,貪大求全而失敗的例子舉不勝舉。”于繁然不顧別人愕然的目光,依然理直氣壯地說道,“燕鋼雖然在全省7鋼之中產值和規模排不上號,但經過調查走訪,燕鋼人都反對整合,職工們的意見很大,說服工作不好做。”
于繁然的態度之強烈,語氣之堅決,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連宋朝度也是臉色一沉,高晉周也明顯流露出了不快的神色。
李丁山自然是支持整合的立場,雖然水鋼在7鋼之中規模最小,但他必須在關鍵時候力挺宋朝度,就說:“先做大,后做強,符合客觀規律。而且說實話,整合的規劃也非常科學,淘汰落后的產能,提升科技優勢,加大優勢項目,整合后的燕省鋼鐵集團才能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于市長的話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可以預見的是,各地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對整合工作有抵觸心理就更可以理解了。至于于市長說的職工反對,更不用考慮。省政府的決策要考慮一個職工的意見,那什么政策都不要出臺了。”
李丁山的話引起一陣笑聲,有善意的,有附和的,也有嘲諷。
于繁然不以為然地笑笑,沒有反駁李丁山的話,他要的就是表率的作用,作為副省級城市的市長,他不用怕宋朝度的眼色,或者說,省里對燕市的影響力也有,但遠不如對其他地市是決定性的,因為燕市的*和市長的任命,不歸省里管。
幾名市長都大眼瞪小眼地看向于繁然,心想于繁然也太強硬了,敢在會議上公開和省長叫板,膽子不是一般的大,肯定是京城有人授意了。
于繁然的來歷在座眾人都清楚得很,他的發代表的就是吳家的立場。聯想到家族勢力強大的實力和凝聚力,眾人都心中猜測,恐怕宋省長的整合計劃不好實施,還沒有推行就遇到了公開的阻力。
附和宋省長并不代表就要和于繁然唱反調,因此除了李丁山反駁了一番之外,其他人都保持了沉默,場面一時有點冷場。
夏想知道,該是他表明鮮明的立場的時候了……他接下來的發,比于繁然更犀利,更激進,直接就引爆了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