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章??打蛇要防被蛇咬
兩件事情,一是突然從紀委內部傳出消息,說是唐加少又供認向懷陽和晨東兩市的主要領導大量行賄,才最終承接了工程,行賄數額十分巨大。
只提主要領導,沒有具體到誰,就讓懷陽和晨東兩市,人心惶惶,一片混亂,唯恐禍及己身。
夏想就知道,紀委內部出現了問題,他以前只知道防范林華建和游方了,卻忽視了鄭盛在紀委里面也有力量。紀委的風聲,就是常委以上的關鍵人物故意釋放的,要的就是在決定湘省道橋命運的前夕,制造混亂,增大籌碼,好讓鄭盛和付先鋒、葉天南討價還價。
鄭盛直接繞過他的做法,讓夏想十分不快。
因為鄭盛的做法太冒進了,也太急躁了,必然會引發對方激烈的后手。現在雖然將林華建和游方支走了,但紀委內部還遠不是鐵板一塊,肯定還有對方的人手,究竟是誰,夏想也不可能摸得清楚。所以現在他步步穩進,一點點向前推進。
鄭盛的意外插手,完全打亂了夏想步步為營的計劃。
檢察院和法院是不是在鄭盛的影響力之下,夏想不得而知,紀委調查只是第一步,最終的判決還在法院,所以他才只提唐加少的部分罪狀就移交到司法機關,是投石問路。
也好為以后為沈河陽和畢鵬定罪打好基礎,在夏想看來,唐加少是小魚小蝦,沈河陽和畢鵬才是大魚。
鄭盛意外的插手,如果僅僅是打亂了夏想的計劃還好,卻直接引發了更為嚴重的后果,就讓夏想確實有點惱火了――湘省道橋的副總陳傳世突然自殺身亡!
自殺也就算了,卻留下一封遺書和大量證據,聲稱紀委冤枉了唐加少,所有行賄和濫用職權都是他一人的問題,唐加少并沒有具體插手多少事情,都是他一人所為。他是因為承受不了良心的譴責而自殺,希望能還唐加少一個公道!
陳傳世之死和遺書,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陳偉世好好地突然自殺,死就死吧,還非要留一封給活人帶來無限麻煩的遺書,他的死,就有了陰謀的味道了。夏想甚至不用想就知道,背后肯定有不為人所知的事情發生,但知道歸知道,破案是湘江市公安局的事情,不歸紀委插手。
而且陳傳世之死是節外生枝,讓剛剛提交公訴的唐加少的案件,頓時引發了外界不少猜疑。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網站甚至開始造謠生事,說是湘省紀委辦了冤假錯案,冤枉了唐加少,真兇陳傳世都以死謝罪了,紀委一幫人,是吃干飯的還是酒囊飯袋?
一時之間,眾說紛紜,將湘省紀委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夏想怒了,拍案而起,請求省委宣傳部四處滅火,將網上的輿論的影響降到最低。鄭盛也指示宣傳部門,一切以減少負面影響為第一要旨,所有工作都要為突如其來的網絡浪潮讓步。
如果按照夏想的設想,一步步逼近,沒有高舉大刀想要手起刀落就斬落一片的話,對方也不會鋌而走險以
死相拼。現在好了,一個陳傳世是怎么死的暫且不論,卻生生將計劃全部打亂,不但讓紀委陷入了被動,也讓鄭盛的好胃口好心情完全落空。
但鄭盛是省委書記,是一把手,一把手永遠不會犯錯是,夏想只能悶在心里,連一點埋怨的意思都不能流露,眼下也只有一條解決之道了――讓湘江市公安局盡快破案,還原事實真相。
當然,陳傳世究竟是不是自殺,夏想不敢輕易得出判斷,但至少要有官方說法出來,才好回應洶涌的民意之潮。也必須承認,對方的手法雖然陰毒,但非常高明,就如一記窩心腳踢來,讓人痛在心里,卻有苦難。
話又說回來,他只是惱火,苦的是鄭盛。
鄭盛想要借機拿下懷陽和晨東兩市的愿望不但肯定要落空了,而且說不定整頓湘省道橋的意圖也難以實現了,鄭大書記,現在肯定后悔打草驚蛇了。
不過鄭盛的舉動正好從側面印證了夏想的設想的正確性,溫水煮青蛙的策略,任何時候都比激進的手段更有迷惑性,也更容易奏效。
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夏想從頭到尾將事情理順了一遍,正要打出一個電話,電話卻突兀地響了,一看是直通中紀委的電話,他的心就一跳,湘省有人點火,中紀委就立刻開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