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出陣的方向,乃是朝向習妃,并且還在朝著習妃疾馳而去。
習妃見此,不由一喜。
她原本凝聚出,正攻向劍陣的幽蘭巨龍,尾巴一卷,就朝著宋文纏繞而去。
宋文面對那渾身散發著極致寒意的巨龍,盡是不閃不避,任由龍尾掃中,然后便肉身炸碎而開。
他之所以主動出了劍陣,是欲將文宣三人全部留下。
他在劍陣中時,就已看出,以英悟的實力,即使有他這個‘累贅’,也足以勝過三人,但要將三人全部斬殺,卻是不太可能。
畢竟,這三人見到情況不妙時,不可能不逃!
而且,英悟似乎也沒有,一定要將三人全部殺死的想法。
英悟的想法應該是:能殺就殺,殺不了也無所謂。
但宋文卻是力求將三人盡數斬殺。
倘若有人活著離去,尤其文宣或習妃,必不會善罷甘休,定會想方設法的報復。
英悟身為萬劍閣合l期長老,并不擔心三人的報復,就算驚動了碧炎宗的大乘期修士,前往南冥州尋仇,也自有萬劍閣為她擋下。
可宋文卻不行。
如果三人糾集人手,前往震犼出沒之地堵他;他不僅無法順利取得震犼之血,甚至還會有性命之憂。
因而,他出了劍陣,便展‘替死法術’,借機施逼近習妃。
習妃雖與英悟的激戰中,損耗了不少的法力,但其修為畢竟高出宋文兩個小境界。只有趁其不備,施以雷霆一擊,宋文方有必殺對方之把握。
而另外四人,見到宋文肉身破碎,反應稍有不通。
英悟、習妃、文宣三人,一臉的難以置信,實在不明白‘夜華’為何主動求死?
英悟的腦中,甚至閃過——
難道夜華是不想拖累我,才如此決絕?
而習妃和文宣,則是心頭猛的一沉。
‘夜華’死了,他們就沒有要挾英悟的籌碼了。
另外,‘夜華’一死,英悟只怕會震怒,他們活命的機會就更加渺茫了!
四人之中,只有古黃,駭然不已。
眼前這一幕,是如此的熟悉。
他先后與宋文相遇過三次,也交手過三次;對于宋文那恍若用不完的替死傀儡,他是永世難忘。
僅是一個英悟,已經讓他們三人疲于應付,處境岌岌可危;再加一個‘勾鈞’,他們三人今日怕是全都難逃一劫。
古黃的雙眼,掃過整個戰場,發現并無人關注他。
于是,他緩緩向后退去。
通時,為了避免引人注意,他還卷起萬千道劍氣,鋪天蓋地的朝著英悟殺去,以遮掩身形。
至于那所謂的"大生意",與性命相較,根本無足輕重!
習妃見‘夜華’身隕,一時有些不知該如何是好,不由將目光投向了文宣道人。
文宣這邊。
擎天巨柱砸下,卻被英悟用青鸞劍稍作阻擋后,靈巧閃開。接著,英悟或是因‘夜華’之死,渾身殺氣騰騰,又調動青鸞劍,朝著以一雙大手擒著巨柱底端的文宣刺去。
文宣正忙于應對青鸞劍,根本無暇理會習妃。
一時間,習妃竟不知該逃,還是該出手相助文宣。
就在這時。
她突然察覺,一股冷冽的殺意自背后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