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我有一計,可解決眼前困境!”
看著再度開口的諸葛亮,劉璋強壓下內心不滿,道:
“你講!”
“周瑜向曹操購鹽,肯定要付出巨大代價,時間一久絕對難以承受。”諸葛亮沉聲道:“使君萬萬不可心急,熬上一段時間,周瑜就會來求您。”
“嗤~”劉璋譏諷道:“我還以為有何高論,不還是剛才那套說辭嗎?”
“還請使君耐心聽下去。”諸葛亮微微一禮,道:“出蜀的道路,又不止向東這一條,向北同樣能夠出蜀。”
“只要打通北邊的道路,周瑜對益州的封鎖就不攻自破。”諸葛亮拱手道:“屆時,周瑜就要看您的臉色了。”
眼下,周瑜從曹操處得到食鹽,以封鎖邊境來拿捏劉璋。
倘若北邊的道路真能打通,形勢確實會再度反轉,變成劉璋拿捏周瑜。
聽完諸葛亮的發,劉備也瞬間心領神會,起身表態道:
“因孔明之策,才讓季玉落到眼下局面,備深感愧疚,必須為此事負責!”
“我愿率軍北上,擊破張魯、拿下漢中,為季玉打通北上的道路,往后益州不用再受制于人!”
本來被荊州方面反將一軍,劉備諸葛亮遭到劉璋埋怨,陷入窘迫局面。
但隨著張魯異動,有南下來犯的意向。
劉備、諸葛亮二人把兩件事連起來壞事又變成了好事。
東邊商道封鎖?那就打通北邊商道!
只要劉璋點頭答應,劉備就能順理成章得到兵權。
聽完劉備與諸葛亮之,劉璋不由有些心動。
畢竟,當初允許劉備入蜀,初衷就是用來對付張魯。
眼下剛好張魯來犯,豈不是正好派上用場?
倘若劉備真能一蹴而就,滅掉張魯、奪回漢中,打通北上的通道,對劉璋而也是天大的好事,順帶還能彌補荊州方面的損失。
“皇叔可有把握?”劉璋不由發問。
“主公不可!”
“主公三思!”
“兵權斷不可授予他人!”
這下就輪不到劉巴、蔣干開口,一眾“反劉派”立即跳出來反對。
當然,張松、法正等二五仔,也紛紛跳出來為劉備請命。
一時間,雙方又就此事吵得不可開交,搞得劉璋心煩意亂。
“肅靜!”劉璋難得發脾氣,大聲道:“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霎時間,場中為之一靜。
劉備趁機拱手行禮,誠懇道:“備確實敗多勝少,但久病成良醫。”
“自問南征北戰多年,戎馬倥傯半生,還算是有些經驗。”劉備繼續道:“若季玉信得過,不妨姑且讓我一試,如何?”
“說的倒是輕巧。”劉巴嘲諷道:“試一試若敗了怎么說?反正兵都是使君的,恐怕死完了你也不心疼。”
“就是。”蔣干附和道:“家業是使君的,生意也是使君的,賠了也不是你的損失,又豈會真的上心?”
劉備方面,試圖借荊州之事,趁著張魯來犯,順勢拿到兵權。
劉巴與蔣干二人,自然不能令其得逞,必須要反著來。
借荊州之事以小見大,劉備不在乎劉璋的生意虧損,又怎會在乎劉璋的軍隊死傷?
劉璋再度陷入猶豫不決
“這樣吧。”劉備開口道:“季玉不妨先看看我的能耐,再做決定不遲。”
“皇叔何意?”
“先予我萬余兵力。”劉備自信道:“且看我能否擋下張魯來犯。”
“若能,后續再討論進攻漢中之事。”
“若不能”劉備表態道:“我自無顏見季玉,到時候遠遁交州避世!”
這話說的已經很有分量,相當于口頭立下軍令狀。
“皇叔重了。”劉璋連忙道:“我可沒趕您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