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雖然沒有直接表達歉意,但是說明天離京,也算是自找臺階了。
出了勝春樓往回走的時候,張佳胤對白榆說:“你今天居然對胡宗憲手下留情了。”
按照白榆往常的作風,在取得優勢后,絕不會輕易善罷甘休,多多少少也要榨出幾兩油水,要不然就是把對方氣死或者氣瘋。
白榆傲然道:“我白榆是那么不顧大局的人么?
東南抗倭還需要胡宗憲,換了別人不一定比他做的好,我不能影響目前這大好的抗倭形勢。”
然后白榆又有意“提醒”說:“再說剛才世叔你也答應了,給我解決一千兩研發經費。
我當然要賣你的面子,就當是頂替胡宗憲的賠禮了。”
張佳胤嘆口氣,在國庫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一千兩支出還是跑不掉了。
他剛才真怕白榆按著胡宗憲往死里敲詐,再鬧出個三長兩短,所以才主動“代位賠償”以緩和局面。
畢竟白榆把徐文長氣瘋了,自己也有一定責任,而且支出的都是公款,又不用自己掏腰包。
盤算了一下后,張佳胤對白榆說:“我今天打好招呼,你明天先到戶部拿憑照,然后就可以去太仆寺常盈庫支取一千兩。”
白榆大喜,“我就知道,你們這些戶部正官手里肯定留了余量,區區一千兩,擠一擠總會有的!”
大明體制下,六部里面的各司郎中事權都非常重,甚至可以參與決策,權力遠超后世的司長。
白榆猜測,張佳胤手里可能會有點“活動資金”,所以一直對張佳胤緊逼不放。
張佳胤又有點不爽了,“就你廢話多,你到底要不要?”
白榆連聲道:“要!要!當然要!不過為什么是去太仆寺領錢?”
張佳胤回答說:“戶部太倉銀庫見底了,所以要找太仆寺借一筆銀子周轉。為了你這一千兩經費,我還要找別人進行調換!”
白榆恍然大悟,大明朝廷財政衙門不只是戶部,工部和太仆寺都有財政職能。
太仆寺每年能從全國征收五十萬兩左右馬價銀,百年積累下來,庫里有幾百萬兩的家底。
所以到了明代后期,經常看到戶部太倉大虧特虧,但朝廷卻沒崩盤,甚至還有錢打萬歷三大征,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還有太仆寺積存兜底。
確定可以領到一千兩經費,白榆伸出了兩根手指頭,鬼鬼祟祟的說:“我先前說過的話仍然算數,可以分你二百!”
“真不用分給我!”張佳胤再次拒絕白榆行賄,然后卻說:“但我有一個其他條件!”
白榆裝著很老道的樣子,一本正經的說:“我懂規矩,不怕你提條件,請說。”
張佳胤深吸了一口氣,說出了自己心里的條件:“年底之前,你我就別聯系了,暫時就當互不相識吧!”
白榆微微錯愕,老六世叔這什么意思?要暫時拉黑自己?
“你這不是過河拆橋么?我白玉京剛為你們復古派打敗強敵,你就卸磨殺驢?”白榆義憤填膺的質問道。
張佳胤心力交瘁的回應說:“與你打交道太折壽了,我想靜靜。
還有,我不想過一段時間后,又看到你來吵著追加經費。”
白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