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青州城的局勢微妙之極。
原知府因勾結西梁王被鎮北王軟禁在府中,鎮北王想派自己人接任,西梁王卻不肯松口,兩邊往來爭執了數月,鬧到戶部那里。戶部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索性撂下這個爛攤子,只說“待兩王商議妥當再定”……
如此一來,青州的民政、賦稅、市集管理全扔給了秦同知。
如今的秦同知,莫名其妙就掌控了青州城的實權。
至于眼下剛剛成立的青州衛……
在大乾的衛所體系中,青州衛屬于府軍衛范疇。
這和鎮北王麾下十六衛邊軍性質截然不同。
鎮北軍十六衛常年駐守邊境,歸鎮北王直接統領,士兵只認將印不認朝廷。
可青州衛是新設立的府軍衛,名義上,是歸兵部節制的。
和早前的青州府軍一樣,青州衛駐守青州府城及周邊要地,主要承擔三項核心職責:
一是守護城池、維護地方治安。青州地處邊地咽喉,流寇盜匪屢禁不止,需青州衛常駐巡邏;
二是掌控運輸通道,南來北往的糧車、軍械都要經青州衛盤查護送,相當于掐住了朝廷向邊地輸送物資的半條命脈;
三是練兵,衛所下轄的官田,需由軍戶或者佃農開墾,以保證糧草供應,保持戰斗力,隨時聽候調遣。
而指揮使作為青州衛的最高長官,按制統領三千人馬。
下轄三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再分十個百戶所,從城防、運輸到屯田,全由其一手調度。
這三千人馬看似不多,卻是在邊軍體系之外新募集的兵力。
更關鍵的是,青州衛雖名義上歸兵部管,可人事任免權卻牢牢攥在鎮北王手里。
三個千戶中,有兩個是鎮北王的心腹舊部,分別掌控運輸和城防。
只有一個千戶,交給林川自行安排。
明眼人都看得明白。
這是鎮北王刻意布下的制衡之局。
眼下青州城的換防正按部就班地進行,過程也繁瑣不堪。
原本駐守青州城的,是西隴衛的一支千人隊,如今要分批撤出:
先是負責城防的士兵,需與青州衛的人逐崗交接。除了城頭箭樓與城門,還有城墻馬道、護城河、甕城、暗堡等關鍵區域,甚至防御設施的每一個部件,都要一一核對,詳細移交。稍有差池就得重新檢查,光這一項,就耗了十天。
接著就是營房和管理事務的交接。不光軍械庫、糧草庫的儲備要與文書對應,還要移交城防記錄、治安案卷、物資采購等各種卷宗……
要知道,當初西隴衛匆匆接管青州城防,本就是一個爛攤子。
如今新成立個青州衛,上來就錙銖必較。
各種緣由,難免不讓人猜測。
私底下,西隴衛將士也是怨聲載道。
接連幾日,雙方已經起了數次爭執,吵得面紅耳赤。
……
陳小七蹲在牌匾下,指尖碰了碰那道暗紅痕跡,湊近鼻尖聞了聞。
心里隱約有了數,低聲問秦同知:“大人,這事兒……還要往下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