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誰稀得進宮見你
四百里加急一般來講就是起了戰事,六百里加急是大軍出征或主帥陣亡,八百里加急是有人造反。
反正用上了加急這倆字就是急報,哪怕是普通的三百里加急也證明是多少點緊急情況的,若不然的話應該叫三百里快報,不能說是加急。
一份四百里加急,一份洛陽急報,很顯然四百里加急的事更大,兩份奏報同時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兩個小黃門子并排的站在一起,都是雙手舉著奏報向前一遞。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拿起了那份洛陽急報,什么四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也不如我兒子一封家書重要。
“哈哈哈哈……”李世民不用看內容,光從李泰的字上就看得出來他的心情有多么的喜悅,書法本身也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同為書法家的李世民,從運筆上就看得出來,李泰寫信時的心情。
《括地志》完稿了,這絕對是天大的喜事,這不是李泰一個人的喜事,這是整個大唐,乃至后輩兒孫的喜事。
《括地志》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將全國劃分為十道三百五十八州,內含四十一個都督府,一千五百五十一縣。
《括地志》按都督府區劃和州縣建置,博采經傳地志,旁求故志舊聞,詳載各政區建置沿革及山川、物產、古跡,風俗、人物、掌故等。
李泰打算用十年時間來做的事情,沒想到這么快就完成了。其實派人到全國各地去搜集信息并不難,難的是記錄和整理。
毛筆寫字,哪怕是狂草速度也是很慢的,更何況要用正楷一筆一劃的寫?李泰自從掌握了青黛、銅黛的礦脈,就生產了大量用來寫字的鉛筆。
用鉛筆寫字速度可是快多了,甚至可以一邊口述,一邊讓別人來寫。記錄的速度快了,整理的速度也就快了,人手足夠多,干起活來自然是事半功倍的。
現在只是用鉛筆把《括地志》的內容完全的整理好了,并沒有印刷出來,李泰現在正在設計版式,再有一兩個月就能把印好的書,放到李世民的書案上了。
李世民高興的把信往桌子一摔,豪氣的喊出一個字:“賞!”
送來洛陽急報的那個小黃門子,開心的一鞠躬:“謝陛下。”
李世民這才注意到這倆小黃門子還在眼前呢,他的意思是賞李泰,不過誤會就誤會了,他笑著一擺手:“嗯,出去領賞吧。”
小黃門子又鞠了一躬,向后退了三步,然后轉身倒騰著小碎步出去了。另一個小黃門子心怦怦的亂跳,希望自己也能有好運氣,希望這也是一份報喜的奏報。
李世民從他的手里拿過奏章,低頭看一眼封皮,原來是齊州發來的,頓時心情就不怎么好了。
劉德威發來的奏報說李佑殺師之事屬實,李世民下詔讓他們全都到京城來說明情況,目前為止劉德威、權萬紀、李佑一個都沒到京城,他們人不回來,卻發了份四百里加急的奏報過來,這是什么玩法?
李世民“呲”的一下撕開封皮,看小黃門子還躬個腰等著呢,他不耐煩的擺了擺手:“你也下去領賞吧。”
李世民都怕自己看完奏報會壓不住火,先把這個小黃門子打發出去,免得他跟著倒霉。
“謝陛下。”小黃門子鞠了個躬,倒退三步,也轉身走了。
“唉喲”李世民還沒把奏報掏出來呢,聞聲抬頭,原來是小黃門子一拽門,恰好陳文一推門。
“陛下,劉德威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