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過目不忘
長孫無忌被發配往黔州,使得黔州這兩個字都變得耐人尋味起來,人們莫名其妙地就會想起前皇太子李承乾。
黔州曾是皇帝親自為前皇太子選擇的發配地,如今又把長孫無忌也發配往黔州,這兩件事之間會不會有什么聯系?
說長孫無忌謀反,他卻什么都沒做,至少沒有做出有實質性傷害的事來;
說李承乾謀反,李承乾其實也什么都沒做,僅僅是部署了一通,什么都沒來得及實施,至少也是個犯罪中止。
被捕后也都是從右領軍府走向金鑾殿接受宣判,再由右領軍府走向黔州。
如今李承乾改名換姓后又回來了,他長孫無忌還能回來嗎?這個問號打在了每個人的心里,人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在心。
李世民幾次三番的猶豫,始終對長孫無忌下不去死手,最終決定發配,有半輩子的情份在,但情份也就是情緒,情緒是最不靠譜的東西。
若僅僅只是情份那么簡單的話,長孫無忌墳前的草都得有樹高了。決定殺與不殺、留與不留的只能是價值,是長孫無忌這個人的價值。
令李世民猶豫的也正是長孫無忌的價值,留著他,怕他能力太強會轄制新皇,殺了他,怕新皇失去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
所以最終決定發配了他,新皇不需要的話,他就永遠的被閑置,新皇需要的話,隨時可以重新起用。
李世民也經常疑惑,青雀會有需要長孫無忌的一天嗎?長孫無忌這一去,還回得來嗎?
長孫無忌知道自己犯的錯在哪里,也知道李世民不可能會有原諒他的一天,李世民在位一日,就沒有他回朝的一天。
他曾經以為李泰是個不好輔佐并且為人偏執的太子,他堅決地認為李泰不會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現在他突然覺得李泰深不可測,他每次對李泰的揣度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點偏差。
李泰不只能力強悍,而且他的胸襟氣度也不是常人可比的,盡管自己對他屢屢出手,也不看到他對自己有絲毫的敵意。
如果他真的是一個懂得國事大于私情的人,說不定自己或許還會有還朝之日,眼下只是忍耐便了。
百官大多也都在暗暗地揣測,長孫無忌的圣寵是無人能比的,他這回是一時倒霉還是一世倒霉,誰也摸不準帝王家的脈搏。
要說對長孫無忌的未來不抱有懷疑態度的人真是太少了,當然少不等于沒有,比如我們的前皇太子李承乾就絲毫的懷疑心理都沒有。
他對朝政沒有一點興趣,或許說不能有興趣,總之他并沒有留在皇宮里聽老爹說些跟長孫無忌有關的事,他懶得聽,于是他就出宮來街上閑逛。
他信馬由韁地在長安街上走了一會兒,走得腳乏了,便順路拐進了府衙,跑到后衙找李恪喝茶。
府衙這是個特殊的衙門,是一個想忙能忙冒煙,想閑能直接關門的地方,京中衙門多的是,不在乎多這一個還少這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