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像像一滴冷水滴進了熱油鍋
那幾個養殖戶的臉瞬間漲紅了,因為江晚說的,都是事實。
他們養的魚,最多賣到普通市場,而江晚的魚,會通過高端商超賣給很多有錢人,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簡直是赤裸裸的歧視。
“你什么意思!”王老五梗著脖子,有些惱怒,“不就是運氣好,搭上了大公司嗎?”
江晚并不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解釋:“搭上大公司,確實是一個因素。但前提是,我的魚品質能達到別人的要求,所以別人愿意買單,為什么我的魚能達標能?”
她指著自己的魚塘:“我這二十畝這二十畝塘,除了定時投喂專業飼料,我每天還會派人割新鮮的魚草投喂,時不時還會撒一些煮熟碾碎的玉米粒、或者一些品相不好的蔬菜葉進去,不會為了重量多喂,反倒是會讓魚爭先恐后搶著吃,模擬的是更接近自然的環境,讓魚的肉質更緊緊實,風味更豐富。”
她看向那幾位養殖戶:“請問,你們六七十畝的魚塘,會和我一樣,每天喂魚草和其他東西嗎?”
幾個養殖戶啞口無。
他們確實做不到,他們的養殖方式更粗放,更像是“工廠化”追求產量。
不說每天割魚草是多么大的活,六七十畝的魚塘,一天一夜忙個不停,都不一定能割夠,還有就是連種魚草的地方他們也沒有啊,
江晚總結道:“所以,我們的投入方式從根本上就不一樣。你們追求的是‘量’,我追求的是‘質’。投入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目標市場不同,自然結果也不同。這就像你不能要求一個生產普通螺絲的工廠,去賺取精密儀器零件的利潤一樣。各位老師傅都是前輩,經驗豐富,這個道理應該比我更懂。我們要做的不是互相比較誰的面積大,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養殖模式和銷售渠道,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一番話,有理有據,不卑不亢,既點明了差距,又給了對方臺階下。
那幾個原本還有些還有些不服氣的養殖戶,此刻都陷入了沉思,臉上的傲慢和輕視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復雜的、混合著佩服和反思的神情。
一旁的沈確和幾位村長,則向江晚投去了贊賞的目光。
確實是,本來每個人都有各有所長,沒必要完全一致,但是能學習到對方的長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個村的村長現在倒是抬頭挺胸了,看著自己村的養殖戶,指指點點,“看吧,你們剛才那一張張面孔,現在別人二十多歲的小姑娘都能讓你們啞口無了吧?”
江晚倒是笑著打了圓場,“這個也不是我自己研發出來的,之前正好有個師傅教了我,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所以就學習起來了,我也是在慢慢摸索,我覺得學習的道路永不停歇。”
“這倒也是。”沈確點了點頭。
自己村的人,可不能被別人欺負了,于是幫腔說著話。
江晚看著那幾個面色變幻、陷入沉思的養殖戶,知道自己的話起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