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化一臉疑惑的走到衙門前,他看著趙文等人,疑惑的問道:“哪個是我相交已久的朋友?”
趙文站了出來,笑了笑,對著孫元化拱拱手,“敢問閣下可是登萊巡撫孫元化孫大人?”
孫元化輕撫著胡須,開口道:“正是本官,你該不會就是所謂的那個相識已久的朋友吧?”
“實在抱歉的很,這只是在下生怕大人不想見在下而想出來的歪主意罷了。”趙文急忙告罪道。
孫元化看著趙文,緩聲道:“你找本官有何事要辦?”
“沒有什么事,只是想和大人談談。”趙文笑道。
孫元化一聽這話,當即冷哼一聲,“哼,本官的時間要緊的很,那里有功夫和你談話?”
孫元化直接轉過身去,作勢要走。
趙文見此,急忙向前一步,朗聲喊道:“敢問大人在鑄炮的時候可遇到過炮膛滿是沙眼氣泡以及裂紋的情況?”
這個時代的鑄炮還是采用泥范鑄炮法,顧名思義,泥范鑄炮法就是提前制作一個泥范,然后將鐵水澆灌進去。
這種鑄炮法看似簡單方便,實則弊端重重。
泥范鑄炮法使用的泥土必須是非常細膩的黏土,不然的話鑄出來的炮就會滿是沙眼粗糙不已。
而且當泥范制好之后還必須放在風房中陰干,不能有一絲水份。不然的話里面的水份會在鑄炮的時候被高溫蒸發出來,使得炮筒筒身受熱不均勻。
一旦炮筒受熱不均勻,輕則炮筒內部滿是氣泡,重則炮筒內部布滿裂紋。
而炮筒一旦出現以上情況,那就代表著這門炮廢了。
孫元化幾個月之前所鑄的那幾門炮中就有一多半的炮有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想要解決起來卻困難無比。當孫元化剛開始接觸鑄炮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直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可孫元化還是沒能想到解決這個困難的辦法。
孫元化停了下來,看向趙文,問道:“你懂鑄炮?”
“懂,怎么不懂?而且我還知道消除炮筒里面沙眼氣泡裂紋的辦法。”趙文大聲喊道。
孫元化一聽這話,眼睛一
亮,一臉興奮的道:“你可當真?”
“我要是敢騙你,我以后生兒子沒**。”趙文急忙賭咒發誓道。
孫元化一聽趙文發如此重誓,便點點頭,說道:“進來吧,今天我倒是要看看你能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趙文回過頭去,對著身后的眾人道:“你們就待在這里,別亂跑,我跟著孫大人進去了。”
趙文說罷,便將趙大牛等人留在了外面,從馬上取下禮品,跟著孫元化走進了衙門。
剛剛坐到衙門后堂的大廳中,就有幾個仆人為趙文端來了一杯熱茶。
趙文將禮品放到桌子上,坐在椅子上,端著茶杯,小口的品著。
孫元化接過茶杯,直接放在了桌子上,便迫不及待的問道:“你說你能解決炮筒沙眼氣泡裂紋的情況,請問是怎么解決?”
趙文微微一笑,說道:“敢問大人鑄炮可是用泥范?”
“你說的這不是廢話嗎?不用泥范還能用什么?
這泥范鑄炮不僅周期長,而且質量還差。每一批炮中最起碼有一多半的火炮是廢了。”
孫元化長出一口氣,緩緩說道。
“敢問大人可曾想過用鐵范鑄炮?”趙文放下茶杯,緩聲說道。
孫元化一愣,問道:“鐵范?鐵范能鑄炮?”
趙文哈哈一笑,說道:“鐵范如何不能鑄炮?鐵范鑄炮不僅能解決以上這些問題還能提高鑄炮的速度以及火炮的成品率。”
“怎么講?”孫元化從來沒聽說過用鐵范鑄炮,一時間有些疑惑。
趙文道:“鐵范鑄炮法首先按鐵炮大小,分四到七節,作出泥炮。
按泥炮節數分制鐵模泥型,每節泥型分成兩瓣,用車板旋制內面,使表面光潔,形狀規整,然后烘干備用。泥型內放入預制的把手,澆注時和鐵模鑄成一體。
用泥型翻鑄鐵模時,先將炮口那一節倒置在泥制平板上,用泥充填其中一瓣,烘干后,蓋上泥制平板,將型箍緊,澆注后便得到第一節鐵模的一瓣。
然后除去填泥,又可如法鑄得另一瓣鐵模。這樣逐節澆注,就可鑄成層層榫合的整套鐵模。
用鐵模鑄造鐵炮時,先在模的內表面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再涂刷極細煤粉調制的第二層涂料,然后箍緊鐵模,烘熱、裝配泥芯,澆入鐵水。
待凝固后,立即脫去鐵模,趁炮身還是紅熱時,清除毛刺,除凈泥芯,得到成品。”
趙文說罷,一臉笑意的端起茶杯,笑道:“如此一來,一門合格的火炮就制作成功了。而且鑄炮的鐵范還可以循環利用。鄉下鐵匠打制農具知道嗎?他們就是用這個方法來制作農具。”
鐵范鑄造法在華夏的土地上其實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只不過因為歷史局限性,此時的人并沒有將其與鑄炮聯系起來。
今日趙文所說的話放在后世可能平白無奇,但在這個時代,卻是一場技術上的大革新,猶如晴空驚雷一般,直接破解了孫元化的難題。
雖然趙文在后世是個不學無術之徒,可能考上華夏最高學府的人,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再加上后世科技發達,很多東西都能在網上搜到。
而趙文就恰巧在網上看見過鐵范鑄炮的流程,如今只不過是將其重新復述了一遍而已。
孫元化聞,恍然大悟,臉上滿是興奮之色,“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是老夫陷入魔障了,今日聽君一,就如那隆中對一樣,直接解開了老夫的魔障。”
孫元化急忙起身,對著趙文拱著手,鞠了一躬,“至圣先師曾,三人行必有我師,今日一見,果然不假。”
趙文急忙從椅子上站起,將孫元化扶了起來,“大人可莫要折煞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