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再傻也知道兩線作戰乃是兵家大忌,更何況還是山海關這種防線。
再說了,遼東建奴人口有限,他們能湊出來二十萬兵馬肯定是將整個遼東都掏干凈了,又怎么可能會多出三萬人馬放在山海關那邊?
畢竟這個關頭,三萬人馬放在山海關那里根本就沒有什么用處。
站在暖閣中的大臣看著暴怒無比的崇禎,一時之間不敢開口說話,只是低著腦袋,眼觀鼻鼻觀腳,裝作一個泥人。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崇禎,上次陜西反賊再次反叛的事情還沒有平息下去,這次建奴又攻破了喜峰口。眼睜睜的看著建奴往京師而來,崇禎又如何不怒?
“陛下,當務之急是趕緊調關寧軍入衛京城,再調動宣府、大同兵馬。”戶部尚書畢自嚴看著暴怒的崇禎,急忙開口說道。
“陛下,畢大人此極是,當前就是趕緊調動關寧軍、宣鎮以及大同兵馬,使其入衛京師。”
內閣閣老周延儒也急忙幫腔道。
崇禎捏著下巴,仔細的思索起來。
調動這幾處的兵馬也算不上是讓天下兵馬勤王,那這樣一來,朝廷的臉面還在。
思來想去之后,崇禎終于同意了這個辦法。
半晌之后,他看著暖閣中的六部尚書以及內閣閣老,“下旨,宣關寧軍、宣府軍以及大同兵馬入衛京師,務必要將建奴給我攔住。”
“遵旨!”
眾官員再
次對著崇禎三叩九拜,隨后緩緩退出暖閣。
這三處的兵馬雖然登記在冊的兵丁不下十萬人,可是其真的有十萬嗎?就算有十萬,又能擋得住建奴兵馬嗎?
第二天黃昏,袁崇煥正坐在巡撫衙門中和祖大壽等人正討論如何對付城外的建奴士兵時,忽然有一個兵丁沖了進來。
“大人,朝廷來旨意了。”
袁崇煥瞇著眼睛,看向那兵丁,沉聲道:“朝廷來旨意?什么旨意?”
“小的不知,再有半個時辰,傳旨太監就到寧遠了。”那兵丁急忙開口道。
“準備香案,恭迎圣旨!”
袁崇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沉聲說道。
半個時辰之后,劉長富帶著崇禎的圣旨趕到了寧遠。
此時,袁崇煥等人已經在寧遠巡撫衙門中擺好了香案。
劉長富看著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袁崇煥,不由得冷笑一聲。
“臣等問圣躬安否?”
袁崇煥領著眾人行了一個大禮。
劉長富將圣旨從盒子中取出,高高的舉起。
“圣躬安!遼東巡撫、督師遼東兵馬、兵部尚書袁崇煥接旨!”劉長富高舉圣旨,陰陽怪氣的道。
這兵部尚書只是一個虛銜。
“臣接旨!”
袁崇煥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沉聲回道。
劉長富將圣旨緩緩打開,朗聲念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遼東巡撫袁崇煥不查敵情,致使建奴繞道喜峰口,破關而入,肆虐京畿之地……”
袁崇煥聽著圣旨,心里一陣發慌。
怪不得,怪不得城外的建奴只是駐扎在那里,既不攻城又不撤退,原來那只是建奴的疑兵。建奴真正的主力卻饒過山海關,直接從喜峰口破關而入。
這要是真的讓建奴兵圍京師,那罪過可就大了。
袁崇煥的頭上不斷有冷汗流出,他渾身都在顫抖。如果不能及時趕到京城,那可真就完了。
劉長富看著不停哆嗦的袁崇煥,戲謔的道:“袁崇煥十惡不赦,但念在其頗有功勞,若袁崇煥能及時殺退建奴,罪過可以不提。若不能,殺無赦!”
當劉長富最后一個字落下時,跪在袁崇煥身后的人皆心頭一顫。
皇帝這次是真的動怒了,陛下什么時候發過如此嚴厲的圣旨。
“袁督師,接旨吧!”
劉長富將圣旨合在一起,一臉玩味的看著袁崇煥。
袁崇煥急忙道:“臣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袁崇煥行三叩九拜大禮,將圣旨接過。
“咱家只是個傳旨的,也不懂什么軍國大事。但咱家在臨走之前,陛下讓咱家給大人帶一句話。”
劉長富看著臉色發黑的袁崇煥,臉上滿是春風得意之色,他看著袁崇煥,腹誹道:“呵呵,今天你終于吃瓜落了,當初你還想調動趙文,妄圖斷我財路,真是愚不可及。”
“什么話?”袁崇煥一臉忐忑的問道。
“皇爺說,倘若袁大人能夠及時趕到京師,并且將建奴擊退,那陛下對以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甚至還會讓袁大人入閣。但袁大人要是不能的話,那就別怪皇爺的刀了。”
劉長富看著面色扭曲的袁崇煥,譏笑道:“行了,咱家也不鋁耍奐一掛厝ジ粗寄兀奐易吡耍筧絲汕蟣鶿汀!
待到劉長富消失在視野的盡頭時,袁崇煥一臉黑線的轉過身去,“集結兵馬,將城外的那些建奴都給我先殺光!”
“是!”
眾大將急忙領命,隨后點齊兵馬向著城外而去。
可是,城外的那些建奴根本就不和他們交手,在看到城門大開的時候,直接望風而逃。
看著那些逃之夭夭的建奴疑兵,袁崇煥一張臉上滿是憤恨之色。
“點齊兵馬,入衛京師!”
袁崇煥看著逃出升天的建奴疑兵,臉色陰沉的都能滴出水來。
同一天,大同、宣鎮的各總兵也收到了朝廷的命令。
一時間,無數兵馬集結起來,向著京城而去。
與此同時,莽古爾泰也領著兵馬來到了遵化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