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泥,有鋼筋,趙文就想著蓋一個后世樓房出來。
也不需要蓋的有多高,四五層的樣子的就差不多。
于是,在費了幾天的功夫之后,趙文親自為銀行畫了一張設計圖。
當趙文將這設計圖紙交給劉文眾時,劉文眾還非常的疑惑。
這么高樓房,能蓋出來嗎?于是,疑惑不解的劉文眾就帶著圖紙去請教那些以前在龍門堡中專門蓋房子的老匠人。
經過這些老匠人的激烈爭論之后,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么高的房子應該能蓋出來。
得到準確答復的劉文眾就拿著趙文畫的圖紙,領著施工隊開始干了起來。
與此同時,宣鎮城中的道路也開始翻新起來。
一車車水泥不停的從水泥廠中運到了宣鎮城中。
而趙文則領著幾個親衛,在宣鎮城中轉悠起來。這一轉悠,趙文就發現了不少問題。
轉悠了一天的趙文在回到總兵府時,匆匆吃過晚飯之后就鉆進了書房當中。
“如今宣鎮的這個布局不好,非常的不好。這布局太亂了,亂的不像樣子。而且城中的道路年久失修,還沒有排水管
道。倘若下雨,這城中就會積水。”
趙文坐在書房中,桌子上攤開一張巨大的宣紙,他拿著一根炭筆,嘀咕了兩句,開始在上面畫了起來。
趙文畫的正是宣鎮的規劃圖,如今的宣鎮雖然很大,可是因為布局不合理,所以居住不了多少人。
而且,這宣鎮城中竟然沒有專門進行商業活動的地方。
其實宣鎮在一開始建設的時候,就是按照一個軍事城堡來建設的。
注重的只是防御能力,這樣一來,其他方面難免就會被忽視。
如今趙文將宣鎮當做自己的根據地,那這布局就要改動一番。
至于防御問題,憑借著手中強大的武器,趙文并不覺得宣鎮能被敵人攻打下來。
“南面的城墻拆了,往南再延伸四里,這宣鎮城還是有些小。”
趙文在宣紙上迅速的畫出了一個城池的樣子,他拿著炭筆,在南面代表著城墻的橫線上打了一個叉,順便在旁邊寫著向南延伸兩里的字句。
“城東的貧民區要拆了,這里的地理位置好,應該改成商業區,以后將商人都集中在這個地方。”
趙文在東面畫了一個圈,上面寫著改成商業區。
“西面的住宅區還算可以,但大部分士紳都在那里住著,現在已經空了,留著也沒什么用,還不如將其拆了,蓋成小別院,以后可以當成獎勵賞賜給那些立下大功的人。”
趙文迅速的在西面做了一個標記。
“北面是宣鎮的防御重點,這里的城墻要比其他方向的高,也比其他地方的厚。這里就弄成兵營吧,而且宣鎮的校場也在這里,弄成兵營也剛剛合適。”
“南面擴建之后,就弄成普通的住宅區,讓城中的百姓都聚集在這里。以后誰要是想在宣鎮城買房,也可以在這里買。
而且還要弄出抽水馬桶,要是有了抽水馬桶,那居民的排泄物可以直接從下水道中排出。
到時候將這些東西聚集起來,可以堆肥。這樣一來,種地的肥料就出來了。
算了,明天先給劉文眾說一聲,先別急著修路了,先將修路的事情放一放。當宣鎮改建完畢之后再修吧。”
在趙文的設計當中,宣鎮的交通主要是三縱兩橫,三條縱向主干道,亮條橫向主干道。
在這主干道中間就是自己的總兵衙門和總兵府。
而那些廠子,趙文則選擇將其建在城外。
趙文原本還想著弄自來水,可是這個時代并沒有水泵之類的東西,所以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當趙文干完一切之后,已經到了丑時了。
將宣紙折疊起來,放好,打著哈欠走了出去。
“是時候開幕府了,不然的話,我可能真的要被累死。”
趙文捏著自己的肩膀,看了看天上的月亮,臉上滿是疲憊之色。
在大明,武官在做到總兵這個位置上時,是可以幕府的。
所謂幕府,就是用來輔佐自己,為自己處理事情的一個私人組織,有點類似于內閣。
在明朝嘉靖時期,總督三省的抗倭大臣胡宗憲就開過幕府,徐渭還在他手下當過幕僚。
當趙文要開幕府的消息傳出去之后,一時之間,整個宣鎮境地的落魄讀書人都動了起來。
大明雖然優待讀書人,可真正優待的只是那些舉人功名往上的讀書人。
至于那些秀才,雖然也有優待,但是根本就沒法和舉人進士相比。
大部分的秀才家里都很非常的窮苦,很多秀才的生活條件甚至都比不上鄉下的土財主。
這些窮酸秀才基本上都是靠著給人寫信,寫對聯又或者是給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當老師。
這些事情的報酬又不是很高,雖然當老師的報酬不低,可是這種工作實在是太過稀少。
所以很多窮酸秀才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著。
如今趙文要開幕府,這些窮酸秀才如何能不興奮?
這可是一鎮總兵啊,能在一鎮總兵手下當幕府,那每個月的月俸能低嗎?更別說是剛剛抄了晉商家的宣鎮總兵趙文了。
再說了,能在總兵手下混,也好過出去給人寫書信寫對聯強吧,最起碼穩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