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銀行被徹底的裝修完畢之后,趙文親自為其進行了剪彩以及掛匾儀式。
這銀行被趙文命名為大明銀行。
銀行的一樓是辦理借貸事務的,二樓是辦理存款事務的。至于三樓則是暫時出來儲存銀子的地方,四五樓則是用來儲存賬冊文書的地方。
銀行整體裝修完畢之后,趙文將其交給了章賀郎。
而章賀郎則領著早已招募到的賬房以及小廝直接將銀行接管了過來。
在開業這天,城中的老百姓中有識字的人看著大樓上掛著的巨大牌匾,一時之間疑惑起來。
“大明銀行?這銀行是什么意思?難道是和銀子有關?”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他們直接走進了銀行當中。
章賀郎領著賬房,一臉笑意的為他們解釋著銀行是個什么東西。
“哦,我還以為這銀行是什么東西呢,原來就是票號啊,可一個好端端的票號,為什么要起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一個穿著圓領衫的商人看著這個章賀郎,緩緩問道。
這商人是從三秦大地過來宣鎮這邊做生意的,本來他應該早已經走了,可是當他看到宣鎮中這個高大無比的大樓時,好奇之下,又留了下來。
章賀郎看這個坐在大廳中設置的長排椅子上的中年商人,笑道:“我們這銀行和票號可不同,票號存銀子是要收取管理費的,我們不僅不會收取管理費,我們還會給儲戶支付利息。”
“什么?有這種好事?你們莫不是騙我們吧?”中年商人直接站了起來,一臉震驚的看著章賀郎。
“這票號收取銀子管理費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們不僅不收取管理費,還給我們銀子?這怎么可能?”
中年商人的聲音將很多人的目光吸引了過來。
這些人的目的和中年商人一樣,就是想弄清楚這銀行是什么東西。
“我們不僅不會收取管理費,而且還會支付利息,這是白紙黑字寫的明明白白的,不信你看墻上掛著的牌子。”章賀郎指著旁邊墻上掛著的木牌,擲地有聲的道。
這商人順著章賀郎手指的方向看去,仔細研讀著木牌上的文字。
不僅是中年商人,那些走進銀行大廳的人,只要是認字的,幾乎都向著墻上看去。
半晌之后,人群爆發出無比巨大的倒吸冷氣的聲音。
“嘶,你們這樣做,那還怎么賺錢?你們這不是做賠本買賣嗎?”
中年商人指著木牌,一臉不相信的看著章賀郎。
自從有票號那天起,這票號都是收取銀子管理費的,而且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為什么現在這突然出來的銀行不僅不收取管理費,反而還支付利息?
要是這樣的話,那我直接將銀子存進去,光吃利息,那豈不是還有的賺?
銀行要是這樣做,那他們就不怕賠光了?
章賀郎看著一臉震驚的中年商人,笑道:“我們當然不可能做賠本買賣,我們也會放貸。我們賺取的銀子,都是放貸時收取的利息。”
“那你們的利息是不是很貴啊?”
一個穿著黑色長袍,帶著一頂帽子的年輕漢子看著章賀郎,小心翼翼的問道。
這漢子話音剛落,眾人的目光便都落在了章賀郎的身上。
這存銀子不僅不要管理費,還給利息。那這放出去的款子的利息應該不小吧,估計最起碼應該比以前晉商放貸時收取的利息要大,不然的話,他們還賺什么?
章賀郎看著眾人一副緊張的樣子,笑了笑,隨即道:“我們給儲戶支付的利息,一兩銀子兩厘利息。我們放貸時收取的利息,一兩銀子七厘利息。”
“什么?你這放貸的利息怎么這么低?你莫不是在哄騙我?這么低的利息,簡直聞所未聞,聞所聞未啊。從古到今,我還從來沒見過這么便宜的利息。”
中年商人一臉驚駭的指著章賀郎,聲音高亢的說道。
周圍的人也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瞠目結舌的樣子。
放貸時收取的利息竟然才七厘銀子,這也太便宜了吧?這銀行這么低的利息,他們就不怕他們所有的銀子被人給借光了?
這么低的利息,甚至比《大明律》規定的還要低。
《大明律》規定,“凡私放錢債及典當財物,每月取利并不得過三分,年月雖多,不過一本一利。違者笞四十,以余利計贓,重者坐贓論罪,杖一百。”
意思就是,放貸的每個月收取的利息不能超過三分銀子。后面的一本一利意思就是,不管這銀子借出去多長時間,利息都不能超過本金。
雖然《大明律》這樣規定,可是民間遵守的根本就不多。
就以晉商票號而,他們放貸時所收取的利息基本上都在五分左右。這么多年來,被晉商票號因為放高利貸逼死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
現在這些人一聽這銀行放貸的利息這么少,一瞬間都有些不太真實感覺。
“瘋了,瘋了,我覺得你們東家瘋了。這么點的利息,真是太少了。你們都不怕你們銀行的錢被借光,然后又要不回來嗎?”
中年商人看著章賀郎,一臉疑惑的問道。
章賀郎輕笑一聲,回道:“呵呵,敢不還銀子的,哪怕他借的只有一兩,就算是天涯海角,我們也會將他把銀子吐出來。當然了,只要按時還,我們還是很歡迎的。
同時呢,在我們銀行還有一個誠信冊。只要是按時還錢的,我們都會對其進行誠信評級,當他的評級越高,那么他就能從銀行中借到的銀子的利息就越低。而且如果存錢的話,得到的利息也就越多。”
“我的老天爺啊,你們東家是善財童子嗎?為什么如此大方?他難道是那種視金錢如糞土的世外高人嗎?”
一時間,無數人都議論紛紛起來,更有幾個圍觀的商人眼中閃爍著別樣的光芒。
“那你們這貸款需要什么條件嗎?”中年商人眼神中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
這次他來宣鎮乃是販運水泥的,自從晉商被抄家之后,晉商在三秦大地的售賣水泥的商鋪也被查封了。
雖然趙文也接手了晉商的商鋪,可因為宣鎮的改建需要大量的水泥以及人手,所以運送到各個地方的水泥就少了很多。
而如今三秦大地的匪亂愈演愈烈,水泥的需求量暴增,這中年商人正是看到這里面的商機,所以就想著去宣鎮販運點水泥。
可是他自己帶的銀子又不是很多,能販運回去的水泥實在是有些少,再加上自己還要雇傭鏢局,所以這運回去的水泥就更少了。
現在他一聽這銀行貸款的利息如此之低,所以就想貸點銀子,再多運點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