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景瑜手中拿著一支毛筆,在桌子上的宣紙上寫寫畫畫,宋應星坐在對面,不停的說著。
宋應星每說一句,萬景瑜就寫一句。
片刻之后,萬景瑜放下手中的毛筆,看向宋應星,“先生,我還是有一些不明白。您有如此大才,為什么不參加科舉呢?如果您接著參加科舉的話,定能中個進士。
我大明也不是沒有大器晚成的例子,雖然先生數次會試失利,但以先生之才,還是能考中進士的。”
宋應星笑著搖搖頭,緩緩說道:“我的志向不在科舉上,我想編寫一部包括農業、水利、制造之法等等方面的一本書籍。
當年我五次進京趕考,全都落敗。從那以后,我對科舉的心就死了。
如今的科舉文章,全都是夸夸其談的虛。動輒圣人論,圣人曰,將圣人的話天天掛在嘴邊。
試卷上稍微有一點其他的東西,就會被落黜。我實在是想不明白,倘若圣人說的有用,那我大明為何會到這種地步?”
宋應星長出一口氣,站了起來,他看著坐在凳子上的萬景瑜,緩緩說道:“如今的士大夫讀書人一個個的只會夸夸其談,說起大道來,滔滔不絕。可是對于具體實施的辦法呢?一個個的什么都不知道。
前年的時候,建奴入寇京畿之地,圍攻京城。那時的滿朝官員怎么不說了呢?一個個的這么能說,怎么不說的讓建奴退兵呢?
倘若不是那個龍門堡守備,京城之圍能這么容易的打贏嗎?
如今的士大夫讀書人,論起嘴皮子來,一個賽一個的能說。可是他們有幾個知道衣服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又有幾個知道麥苗和韭菜的區別?又有幾個知道用什么樣的鐵打造出的兵器更加鋒利?
一群只會高談闊論之輩,于國何益?不干事實,如何中興家國?”
宋應星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慷慨激昂的說道。
歷史上的宋應星五次進京趕考,五次全都落黜,五次落榜的原因其實就和他的文章有很大的關系。
他的文章不像別的舉人那般,通篇都是空洞無比的圣人。
他的文章中都是講求實學,然而這種文章在當時根本就不被考官喜歡,所以被落黜也實屬正常。
會試失敗之后,宋應星就回到了老家,開始為編寫《天工開物》做準備。
在編寫《天工開物》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貧窮和不被人接受。
他在《天工開物》的序中寫道: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
意思就是,想加以驗證而沒有足夠的銀子,想和人談論真假,卻沒有地方。
盡管這樣,宋應星還是在崇禎七年完成了這部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
可惜,《天工開物》完成之后,宋應星因為窮困,差點沒能將其刊印出去。一直到崇禎十年的時候,在朋友涂紹的資助下才將其刊印出來。
當時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也引起了當權者的注意,雖然大明的士大夫和讀書人喜歡空談,可也有不少人對《天工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宋應星也因此當上了毫州知府。可是此時已經到了崇禎末年,宋應星當了沒幾年官,李自成就攻入了京城。
當南明被建奴擊敗之后,宋應星的哥哥宋應升服毒殉國。
宋應星則回到老家,當了一個教書的老師。
在乾隆年間時,乾隆大興文字獄,《天工開物》也在這一期間被當權者以“其乃前朝之,恐有謀逆之意”的理由,將其全部銷毀。
從此,華夏大地上再也沒有了《天工開物》這一本奇書。
可笑的是,當《天工開物》傳到倭國、以及西方國家時,瞬間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天工開物》對當時西方國家的生產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直接推動了西方國家的農業革命。
后世的外國學者對《天工開物》這本書的評價非常的高。
倘
若不是后世在島國發現《天工開物》的原本時,恐怕國人根本就不知道華夏的歷史上還有這樣一本奇書。
當然,此時的宋應星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現在的他還正在游歷大明,為《天工開物》做著準備。
當宋應星說那番話時,趙文就已經站在了門口。
他并沒有立刻進去,反而站在門口聽著宋應星的話語。
與此同時,他的腦海中也浮現出歷史上《天工開物》的事跡。
趙文看著房門,長出一口氣,隨即緩緩的敲響了房門。
“誰啊?”
當敲門聲響起的時候,房間中傳來了宋應星的聲音。
趙文道:“我聽說奉新宋應星在此,特意前來拜見!”
“拜見我?你進來吧,門沒鎖。”
趙文聞,讓趙大牛等人在外面等候,自己推開房門,走了進去。
“你來拜見我?”宋應星站在房間中,一臉好奇的看著趙文。
趙文看著宋應星,仔細的打量著。
只見他穿著一件青色的圓領衫,帶著天下一統帽,年過四旬,留著胡須,一臉好奇的盯打量著自己。
趙文快步走上前去,沖著宋應星拱拱手,緩聲道:“敢問可是宋應星宋先生?”
“是我,你找我所為何事?”宋應星看著趙文,好奇的問道。
趙文微微一笑,說道:“在下對宋先生久仰無比,今日特來拜見一番。”
“久仰我?我有什么好久仰的?我現在只不過是一介白丁而已。”
此時的宋應星雖說有一些名氣,可他卻不認為自己的名氣已經大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