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當,不敢當,是這些學生的資質好,我也就是起到一些點撥的作用罷了,實在是當不得大人如此夸贊。”宋應星一臉謙虛的解釋了起來。
“哈哈,你啊,就是喜歡謙虛,可是再怎么謙虛,也掩蓋不住你的本事。行了,不說這些事情了,如今的廠房建設的怎么樣了?還有多長時間能徹底完工?”趙文指了指大門外面。
宋應星捋著下巴上的胡子,說道:“快了,也就半個月的時間了。”
“那你現在在這發電機上面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我給你解釋解釋。”趙文看向宋應星。
宋應星皺著眉頭,說道:“有,而且還不少。”
“都有一些什么問題?”趙文一聽這話,也沒有感到驚訝。
宋應星就算是再厲害,可也是這個時代的人,遇到問題是在所難免的。
“問題我全都總結了出來,記錄在一個冊子上面,原本我打算等過一陣子去找大人討教討教,既然現在大人來了,那我就直接問了吧。”
宋應星說著走到了棚子角落的一個柜子前,從里面取出了一個半厘米厚的冊子。
當宋應星將冊子交給趙文的時候,趙文暗道:“看來問題不少啊,也是,發電機這種東西不比其他,問題多一點也實屬正常。”
趙文將冊子翻開,坐在椅子上仔細的看了起來。
半晌之后,趙文將手中的冊子放在桌子上。
他揉著額頭,對著宋應星說道:“這問題有些多,而且有些問題還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釋清楚的。
這樣吧,我先將這本冊子帶回去,這幾天我會對冊子上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到時候我會將解決方法重新編成一個冊子,然后將其再交給你。”
“那就聽大人的。”宋應星說到這里,忽然想起了什么。
他不好意思的問道:“不知道大人指派督建鐵路的人員選定了嗎?”
趙文看向宋應星,瞬間就明白了過來。
“怎么了?你有合適的人選嗎?”趙文問道。
宋應星有些猶豫,“有是有,只不過這個人的身份有些特殊。”
“怎么特殊了?”趙文看著宋應星這個樣子,饒有興致的問道。
“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兄長,叫宋應升,他以前做過小官,屬于那種書吏一般的官員,所以管理能力倒是不錯,鐵路修建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能力。
所以,我就想著,能不能讓我兄長去督造從陽原到山西的鐵路?”宋應星說罷,一臉忐忑的看著趙文。
雖然之前趙文說過舉賢不避親,可是真的到了這個時候,還真是有些說不出口。
宋應升畢竟是第一次來宣鎮,人生路不熟的,想要靠著自己找一份差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趙文看著宋應星緊張的樣子,不由得笑了起來,“哈哈,行啊,這件事就這么定了,就讓你的兄長去吧。到時候我到劉先生那里打一聲招呼就行了,你也不用太過擔心。”
看著趙文終于同意了下來,宋應星才徹底的放下心來。
宋應升這個人,趙文也了解一二。
宋應升在歷史上雖然沒有宋應星這么有名,可也是一個非常忠貞的人物。
當年永歷帝朱由榔被吳三桂絞死,整個大明徹底淪陷的時候,宋應升不僅沒有投降,反而服毒自殺。
此人雖然沒有做過大官,可是他的氣節卻非常令人敬佩。
“在下替兄長謝過總兵大人!”宋應星撩起衣擺,說著就要跪地磕頭。
趙文急忙將手中的冊子放在桌子上,一把將宋應星扶了起來。
“你這是干嘛?只不過是一件小事罷了,何至于給我磕頭跪拜?”趙文將宋應星扶了起來,語重心長的勸說道。
“大人,此事對于大人來說雖然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對于我兄長一家,可就是一件大事了。”宋應星被趙文扶著,一臉感激的說道。
“什么大事不大事的,你是我肱骨之臣,有你的
舉薦,我相信你兄長的能力。”趙文松開宋應星的胳膊,將桌子上的冊子卷了起來,“現在還有問題嗎?沒有的話,那我就先回去了?”
“沒有事情了。”宋應星搖搖頭。
“那好,那我就先走了。”趙文說著就朝著外面走去。
宋應星急忙跟了上去,將趙文送到了煉鐵廠的外面。
趙文來到煉鐵廠外面,在劉文眾的注視下,騎著戰馬,朝著宣鎮的方向而去。
等到趙文來到總兵府的門前時,趙文看到了站在門口的吳克善。
趙文從戰馬上跳了下來,看著跑過來的吳克善,詢問道:“怎么有功夫來我這里?什么時候來的?”
吳克善道:“剛來沒多長時間,我這次來,是有一個消息要稟報,和遼東有關。”
趙文一聽和遼東有關,瞬間嚴肅了起來。
“走,進去書房說。”趙文指了指總兵府的大門,便朝著總兵府走去。
吳克善急忙跟在趙文的身后。
吳克善此次前來要稟報的事情不是別的事情,正是烏拉特部落的那件事情。
當兩人坐在書房之后,趙文問道:“遼東發生了什么事情?”
“是這樣的,在前幾天的時候,已經投籃皇太極的烏拉特部落突然來了部落,求父汗辦事………”
吳克善將鄂木布找布和辦的事情以及布和對鄂木布的安排全都詳細的說了出來。
等吳克善說完之后,趙文眉頭緊緊的皺在了一起,“聽你的意思是,皇太極這廝要對朝鮮動手?而且還不斷的吞并那些投靠了他的部落?”
“不錯,正是這樣。烏拉特部落雖然沒有我們科爾沁大,在草原上算不上一流,但也能稱得上二流。能把一個二流部落逼得找到了我們那里,可想而知,皇太極吞并部落的程度有多嚴重。要知道,烏拉特部落和我們科爾沁可是一直不和。”吳克善一臉凝重的說道。
趙文不停的點頭,“你說的不錯,皇太極很明顯是著急了。遼東之地的糧食產量不高,他們當年屠殺的百姓太多,空有大片土地卻無人耕種,再加上晉商的覆滅以及上次我將他們打的元氣大傷,現在的建奴內部肯定也是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