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廢除丞相之后,將中書省的權利分給六部,同時設置四輔官,這個四輔官就是內閣的雛形。
建文年間,朱允繕柚媚詬籩啤5鵲接覽質逼冢詬籩貧紉丫饔誄墑臁
可是這個時候的內閣依舊只是皇帝的秘書以及顧問,內閣真正的抬頭還要在土木堡之變之后。
內閣制度不能說不好,但是對皇權的威脅很大。尤其是內閣里面的閣臣擰成一股繩的時候,更是對皇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以至于最后皇帝說話都沒有內閣好使。
文官集團不能放任,不能讓他們做大。雖然現在我已經創辦了學校,培養了新式人才。可誰知道一兩百年之后,這些人會不會變成現在的文官集團。”
趙文看著面前的宣紙,腦海里不停的思索著這些問題。
趙文對現在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還很放心,可是趙文不敢確定一兩百年之后,這些人還是如今的這樣子,畢竟人心這種東西,是最難揣摩的。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些事情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在源頭上將其遏制。”
趙文說罷,思索了一會兒,便在宣紙上書寫了起來。
趙文在宣紙的頂端畫了一個框,框里面寫了皇帝兩個字。
皇帝下面又畫了兩個框,一個框里面寫了內閣兩個字,另外一個框里面寫了司禮監三個字。
內閣下面有六個框,里面是六部尚書,六部尚書下面又是侍郎之類的職位。
趙文現在繪制的是大明的制度框架。
“清朝設置的軍機大臣對于增強皇權來說,有非常大的作用。可是將國家的安危躋身于一個皇帝,實在是太過危險。皇帝英明還好,可要是廢物,那不就完蛋了嗎?”
等到趙文將大明的制度框架繪制完畢之后,趙文忽然想起了清朝時的軍機大臣制度。
趙文取出一張紙,又將清朝的制度框架繪制了出來。
繪制完畢,趙文又繪制了后世的制度框架。
趙文將三張紙平鋪在桌子上,不停的揣摩著。
清朝和明朝的制度差不了太多,無非就是多了滿漢臣相制、八旗以及軍機處這些制度。
說到底,玩的都是官員相互制約,皇帝居中調和陰陽的手段。
可是這樣的手段只有威望高本事大的皇帝才能要的來,要是放在平平無奇的皇帝身上,一個玩不好,就玩廢了。
這種手段還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很容易引起劇烈的黨掙。
后世的制度雖然先進,可是卻不適用于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低,再加上通信以及交通的問題,所以要大打折扣。
不考慮時代背景的制度,都是在耍流氓。
趙文看著眼前的這幾張宣紙,想了很多東西。
良久之后,趙文重新取出一張宣紙,開始畫了起來。
差不多一刻鐘的時間,趙文就將自己想的制度框架畫了出來。
在宣紙最上方依舊是皇帝,在皇帝左下方是一個橢圓。
橢圓里面寫著“議政院”三個大字。
在趙文的打算中,議政院和如今的內閣差不多,只不過只管理內政之事,不牽扯軍事。
而且議政院里面的官員不是內閣里面的三五六個,而是二十個起步。
而且議政院也不會有內閣這么大的權利。
在趙文的計劃當中,議政院只有議政的權利,只能做出一個計劃,真正的決定權還在皇帝手里。
議政院里面設置三個儀征總管,管理議政院里面的官員,而且這三個官員都是副的,正職由皇帝擔任。
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先讓儀政院議政,等拿出一個準確的結果之后,再交給皇帝決定。
在議政院的右邊是軍事院,里面設置官員數量和議政院差不多。
軍事院的主要的職責就是管理管理軍事,模式和議政院差不多,也設置三個總管,也都是副的,正職由皇帝擔任。
在議政院下面是戶部,農業部,工部,禮部,稅部,教育部,刑部等等部門。
這些部門不屬于內閣管轄,屬于皇帝直管,在地位上和議政院差不多。
在軍事院下面是參贊部,后勤部,國防部,預備役部等等和軍事有關的部門。
和議政院下面的部門差不多,不屬于軍事院管轄,歸皇帝直管。
可以說,趙文設置的議政院部就是一個被閹割過的內閣。
至于監察機構,大明的是御史臺以及科道官。
可是這些部門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除過可以風聞奏事之外,幾乎沒有別的權利。
所以,趙文撤銷了御史臺,改為監察部,歸皇帝直管。
至于風聞奏事的權利,也被趙文撤銷。
在監察部下面,是各個府的監察局,縣里是監察處,鎮里是監察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