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花園之后,趙文來到了御書房中處理政事。
趙銘宇則待在議政院里,主持著會議。
趙文隨手拿起一本奏折,批閱起來。
這份奏折是議政院的一個官員送上來的,趙文打開奏折,看了起來。
奏折上的內容是關于占領地的,這上面的內容和趙文說的差不多。
奏折對于那些海外之地的統治政策是和趙文想的差不多,在文化和人文方面對西方進行統治。
而且,這份奏折上的內容比趙文說的那些還要絕。
奏折上說,對那些海外之地的所有人進行改姓。
將西方那些粗俗的姓名全都按照內地的姓氏進行改動,將那些西方人的姓名全都按照內地習慣進行改動。
不得不說,這個辦法實在是絕。
不僅將他們的文化給斷絕了,還將他們的祖宗給改變了。
看著奏折上面的內容,趙文的嘴角微微上揚。
“真是好主意啊,這個辦法不錯,我之前都沒有想到這個辦法!”趙文將這個辦法記了下來。
在放下奏折的時候,趙文看了看這封奏折是誰寫的。
像這樣的人,以后可要大用。
......
半個月之后,議政院和軍事院終于將具體的政策制定了出來。
趙銘宇將制定出來的政策拿到了御書房中。
制定出來的這些政策非常的多,足有一本書那么厚。
趙文坐在椅子上,將這本冊子打開,仔細的看著。
趙銘宇站在趙文的面前,恭恭敬敬的站著。
趙文看的很仔細,差不多看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才看了十幾頁。
“還不錯!”
趙文將手中的冊子放下,揉了揉自己的眉頭。
趙銘宇一聽著話,長出了一口氣。
“你的那些弟弟妹妹們年齡已經不小了,再過幾年也要就藩了!”
趙文突然沒來由的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趙文說到這里,臉上滿是唏噓以及不舍,可盡管不舍,也要讓他們就藩。
這是趙文在很早之前就定下來的,等趙文的這些孩子成年之后,基本上都是要就藩的。
女兒的話,不需要就藩,但是男孩就必須就藩,除過太子之外必須就藩。
趙文的兒子比較多,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一去,往后的時間里,誰知道能再見上幾面,這事情不管放在誰的身上,都很難接受,更別說是趙文了。
趙銘宇看著趙文的樣子,也沉默了下來。
和其他的太子不一樣,趙銘宇和他的那些兄弟姐妹關系很好,從小一起長大,這冷不丁的就天涯兩隔,一時之間,還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爹,必須要這樣做嗎?”趙銘宇鼓足勇氣問道。
“你還年輕,你不知道!”趙文站了起來,走到了御書房的房門口。
他看著天上的太陽,說道:“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看上去風平浪靜的世界,下面蘊含的風暴是無法預測的。
現在咱們的勢力看上去無人能擋,可誰知道以后是一個怎么樣的場景?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不提前做好準備,大廈將傾的那天真的到來后,又怎么能東山再起?”
趙文看著天上的太陽,怔怔的出神。
有時候,趙文都不知道自己在擔心什么。
按理說,憑借著趙文現在的實力,就算現在停下來不發展,讓其他國家原地追一百年都不一定追的上。
可是,就算差距已經這樣大了,趙文的內心還是有些不安。
“好了,你退下吧。政策就按照制定出來的辦吧!”趙文轉過身子,對著趙銘宇說道。
趙銘宇點點頭,帶著桌子上的那本冊子離開了御書房。
......
當制定出來的政策開始施行的時候,西方世界里又掀起了血雨腥風。
沒有人愿意更改自己姓名,沒有人愿意背離自己的祖宗,沒有人愿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更沒有人愿意學習不是自己民族的語。
可是,他們的不滿是徒勞無功的。
當刀槍橫在他們的頭上時,他們也不得不低下自己的頭顱。
如果敢反抗,就是一個死。
焚書坑儒政策開始實施時,趙文留在西方的那些士兵開始了全城大搜捕。
西方世界的那些圖書館、個人收藏、皇室收藏等等,全都被一一銷毀。
他們的書籍,不管是什么樣的書籍,全都化為灰
燼。
這樣的政策引起了那些西方學者的反抗,可是他們的反抗是可笑的。
......
在攪屎棍的劍橋大學中,十幾個頭發花白的學者橫在圖書館的前方。
在他們的前方是一隊五十個手持56沖的士兵。
學者看著這些士兵手中黑洞洞的槍口,眼睛中滿是視死如歸。
“離開,否則格殺勿論!”
軍官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沖著眼前的這些學者大聲的喊著。
可是,眼前的這些學者,依舊什么話都沒說,只是靜靜的看著眼前的這些士兵。
“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找死!”軍官的眼睛中滿是兇光,他抽出腰間的腰刀,指向前方,大聲喊著:“給我殺!”
一聲令下,槍聲如林!
這些學者一個接一個的倒在了地上,鮮血將地面染成了紅色。
“沖上去,燒掉圖書館!”
軍官帶著士兵,朝著圖書館沖去。
片刻之后,圖書館燒起了熊熊大火。
這些士兵眼睜睜的看著圖書館化為廢墟之后才離開了這里。
這樣的場景在攪屎棍的領土上不斷的出現,不僅僅是攪屎棍,整個西方,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躲過。
火焰和殺戮在西方持續了很多年,到最后,整個西方的各種典籍基本上被消耗殆盡。
只要是有字的東西,不管是什么,都被燒的一干二凈。
攪屎棍已經毀了,整個西方已經毀了。
趙文以一己之力,將好不容易才興起來的文藝復興全部消滅的一干二凈。
為了在文化上同化他們,趙文在這里修建了大量的學校。
這些學校是專門給西方人灌輸漢字漢語的,至于更高深的知識,他們這些人根本接觸不到。
在學習的時候,他們還被要求宣誓,發誓自己這輩子只能效忠趙文,效忠皇室。
這樣的學校就像是雨后春筍一樣,在西方不斷的出現。
兩年之后,這樣的學校在西方世界增長了不知道多少倍。
啟元十四年,戰爭剛剛過去兩年,西方的傷痕好像已經逐漸恢復。
在英格蘭的林肯郡當中有一個小學,這個小學是按照內地的規格制定了。
上課的老師都是從國內調過來的,學校教授的課程主要是漢語漢字。
學校不是很大,畢竟這里的學生數量不是很多。
在一間教室中,一個十歲出頭的少年坐在窗邊,呆呆的看著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