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于華夏來說,這自然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華夏經歷改革開放二十多年。
經歷了經濟路線的爭論和突破,經歷了經濟特區和農業“包產到戶”。
這種嘗試,摸著石頭過河。
這對于華夏來說,每一次,都是一種創新。
雖然經濟發展迅速。
但是,這其中,還是顯現出了不少弊端。
“三角債”、“非法集資”、“財政拮據”、“國企衰蔽”、“產權爭議”等問題積弊嚴重。
這也一直困擾著華夏經濟的騰飛。
而在上一世,加入wto的華夏,抓住機遇,凸顯了自己的外貿優勢。
使得廉價的勞動力推動著華夏走上了‘世界工廠’的道路。
是的,就是廣大的老百姓。
雖然廉價勞動力這個詞,聽起來相當的刺耳。
但正是西方國家口中的‘廉價勞動力’,捧起了華夏的未來。
這一點,誰也無法否認。
如今的華夏,在世界經濟的格局上,舉步維艱。
這一點,是改革必須付出的陣痛。
臥薪嘗膽的道理,華夏人明白的很。
一旦外部舞臺和內部改革相配合,騰飛將是遲早的事。
這也是陸一鳴,為什么要以身入局的原因。
在陸一鳴的嘴里,自己這叫以身入局,勝天半子。
一旦華夏經濟在關鍵的領域引入了適當的市場競爭,就能徹底改變華夏的產業結構。
至于陸一鳴為什么說約翰牛加入新貨幣體系,對于華夏是雙重利好。
其實也明確。
西方外資必須要有一個投資增長點。
以他們的眼光,自然會集中在加入wto的華夏身上。
外資的進入,迅速推動就業和經濟增長。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