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要掏錢,旁邊一胖子帶著倆人非要截胡,說他們看上的,想欺負我們外地人!”
李鐵軍冷哼一聲接過話茬:“敢搶?姥姥!那胖子還想推我,被小虎懟了一肘子,我跟柱子就跟那倆跟班干上了!那胖子狗急跳墻,掏出刀子劃了柱子一下。
幸好皮外傷!最后我們硬氣,稍微露了點‘家里部隊上’的意思,那孫子才慫了滾蛋。瓶子,三百塊穩穩拿下!”他一臉的痛快。
三人越說越激動,講述了如何在廢品站翻出落滿灰的老筆筒,如何在信托商店撿漏了幾件民窯瓷碗。
如何在跟主家軟磨硬泡砍價,又如何費盡周折把這堆家當運上火車……
陳光陽安靜聽著,手指無意識地輕點膝蓋。
這三小子膽兒肥,又有點他臨時教的所謂“眼力”壯膽,加上兜里揣著在當下普通人看來是巨款的三萬塊。
能弄回這些,既在意料之中,也有幾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運氣。
“行了,”陳光陽掐滅了手里的煙頭,指著地上那堆“寶貝”。
“給我盤盤貨,花光三萬塊,你們都淘換了些什么好東西?先說書畫。”
李鐵軍立刻來了精神,小心翼翼地從一個長條牛皮紙筒里抽出一個卷軸,緩緩展開一小截:“叔,字畫!這幅是頭一個收的!說是明朝祝枝山寫的對聯!”
他指著略顯破舊但裝裱尚可的一幅字,“在一個胡同老頭兒家收的,祖上傳的。我們瞧著字寫得挺有勁兒,花了六百塊!”
王海柱捧出個舊報紙包著的卷軸:“還有這個,一幅山水畫,署名‘四王’里的王石谷!
在一個舊書店角落堆里翻到的,店家不太懂,只當是破畫兒,磨了半天嘴皮子,花了三百五!”
趙小虎則指著旁邊一個大帆布包:“還有一堆呢!民國時畫的條屏,幾張舊拓片,還有些信札啥的,在幾個舊書攤打包收的,花了八百多塊!有些看著年頭不短,就是名頭不大。”
陳光陽的目光掃過那幅祝枝山對聯,看筆意雖有幾分古拙,但略失祝枝山的狂放,紙張老舊但墨色浮了些,心中思忖:“晚清或民初的仿品,但仿得尚可。后世字畫市場這類東西,品相好的能賣個幾十萬,這副估摸著也就二十來萬上下。那王石谷山水,畫風倒是近似的,但筆力稍弱,款識也有些模糊,同樣偏向仿作,后世值個十幾二十萬。
那堆雜項,品相好的舊拓片、小名頭信札也能值些錢,但那民國條屏價值就很有限了。總的算下來,字畫類未來能有個百八十萬頂天了。”
他面色平靜地點點頭,目光轉向那些壇壇罐罐:“瓷器呢?花了多少?”
李鐵軍立刻轉向那些木箱和特殊包裹,眼神放光:“瓷器!收得多!”
他指著王海柱剛才提的箱子,“就這個!成化款的那對青花纏枝蓮梅瓶!一尺來高!打架搶回來的,三百塊!鬼市大漏!”他信心滿滿。
趙小虎小心翼翼地揭開另一個木箱蓋子,里面墊滿稻草,捧出一個深腹碗:“還有這個,叔您看!粉彩嬰戲圖的碗!品相挺完整,紅紅綠綠的畫著娃娃抱著大鯉魚,底下寫‘大清雍正年制’!花了五百塊!賣家說是庫房里翻出來的。”
碗看著確實喜慶。
王海柱也打開一個包袱,里面包著三件盤子碗:“這兒還有件乾隆的斗彩小碟,兩件民國的粉彩花鳥碗,都挺開門,花了一千一。”
陳光陽仔細看了看那件所謂的雍正粉彩碗,畫工雖細但稍覺呆板,釉色也新亮了些。
“清晚期的仿雍正制品,或者民窯精品。那個斗彩小碟成色還不錯,但也是普通官窯水準。加起來后世能賣到百十來萬算不錯了。至于那對成化款梅瓶,青花發色偏灰,畫工線條略顯僵滯,‘成化年制’款識書寫也過于規整,更像是清中期或民國的仿品。
但瓶形周正,完整無損,當個裝飾老件,后世幾十萬也是值的。”
“家具呢?就這個大的?”陳光陽的目光落到那個裹得像個粽子一樣的長條形大件上。
三人合力,費勁地解開麻繩和破棉絮,露出里面物件的真容……是一件顏色深沉厚重、線條簡潔的方桌!
桌面由幾塊板子拼成,有明顯接縫,腿足粗壯,帶著些雕花,但刀工算不上頂頂精細,整體散發著舊物特有的光澤。
“叔,棗木的!老方桌!清代的!”趙小虎拍著厚實的桌面,“看著可有年頭了,結實得很!在一個四合院人家收的,說家里沒地方擺急用錢,花了八百塊拿下!就它占地方最大!”
“清晚期北方民間的老紅方桌!”陳光陽上手摸了摸,敲了敲,沉穩是沉穩,但木質紋理、密度與他記憶中頂級硬木有差距,雕工是典型的民俗風格。“用料扎實,年份夠老,這種老物件在家具收藏熱起來時,也能賣個十幾二十萬,畢竟年頭擺在這兒。”
“還有雜項呢?”陳光陽又指著地上幾個不起眼的小包袱。
李鐵軍連忙翻找,拿出一個小布包,里面裹著幾樣東西:一個灰撲撲的銅香爐,一個小巧的玉蟬掛件,還有一個紫檀木的小筆筒。
“喏,叔,這些花了大概七百。銅爐感覺是老銅,玉蟬是灰玉,雕的還行,筆筒看著木質不錯。”
陳光陽看了看,銅爐是晚清樣式,玉蟬是普通地方軟玉料,筆筒做工尚可但料普通。“
幾件小玩意兒,加起來后世能值個幾萬塊錢吧。”
最后,李鐵軍又提溜出兩個大麻袋:“這還有一堆,收的最便宜的!舊書刊,幾十本線裝書看著有點年頭,還有些舊年畫、破舊的木頭框子什么的,是在一個大雜院打包收的,花了不到兩百塊,添頭!”
陳光陽的目光掃過地上的所有物件……
祝枝山仿品對聯、疑似雍正仿品粉彩碗、光緒仿品成化款梅瓶、乾隆斗彩碟、老棗木方桌、民國粉彩碗、銅爐、玉蟬、筆筒以及一堆破舊雜項……
他迅速在腦海里進行估算。
雖然三個小子肯定沒少讓人忽悠,收來的東西也大多數都是假的。
但!
就算是假的,這些東西放在后世也價值幾百萬!
“嗯,還行。沒白跑。”
陳光陽把這個數字壓在心底,臉上依舊波瀾不驚。
三萬塊換后世幾百萬,在這個絕大多數人月薪幾十塊的年代,已經是驚人的暴利!
這結果符合他的預判……三個精力旺盛但眼力有限的小伙子,能在龍蛇混雜的京城市場買到這些開門的老物件。
里面摻有晚清民國的仿品和民間普品,已經算是撿漏成功,遠超普通生意的收益了。
關鍵是埋下了未來的種子。
“叔,您看……成嗎?”李鐵軍看著他平靜的臉,心里有點打鼓,剛才的熱乎勁兒降下來一些。趙小虎和王海柱也緊張地看著他。
陳光陽的目光再次掃過地上堆得滿滿的“收獲”,最后落在三人身上,尤其多看了王海柱額角的傷一眼。
“活兒,干得不錯。”他用平靜的語氣給予肯定。
“東西……都收拾進西屋空房間去,碼放穩當點,別磕著碰著了。回頭我再細看。”他指了指偏房。
“是!叔!”聽到陳光陽說“不錯”,三人臉上瞬間又綻開了花,那股巨大的成就感和付出得到認可的滿足感再次涌了上來,之前的疲憊一掃而空。
“去灶房,熱乎粥在鍋里,腌菜壇子邊上有新漬的咸菜瓜。”
陳光陽擺擺手,“吃飽了就去洗洗睡一覺。王海柱,”他特別點了名,“你那傷,過會兒讓你嬸兒拿藥水給你擦擦。”
“哎!謝謝叔!”三人喜不自勝,大聲應著,那股為陳光陽辦成事的勁兒讓他們感覺無比充實,爭先恐后地朝灶房涌去。
院子里重新安靜下來,只剩下陳光陽和那堆還帶著旅途風塵的包裹。
晨光驅散了最后的薄霧,空氣清冽。
他走到屋檐下的陰影里,轉過身望著那堆“寶貝”。
這一場京城之行,足夠證明了這三個小子腦袋里面有東西!
可以一用!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