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也要人去種,才能變成糧食。”
江澈的語氣很平靜:“本王問你,此二物若要在北地大面積推廣,有幾成把握?最大的難題是什么?”
孫懷英臉上的激動稍稍褪去,沉吟道:“王爺,最大的難題,還是習性,北地苦寒,霜凍期長,我等不知其耐寒性如何,更不知該何時下種,何時收獲,又該如何育苗、施肥。”
“若要推廣,恐怕需三五年的試種,方能摸索出效果。”
“太慢了。”江澈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
他轉身從侍從手中接過兩本厚厚的冊子,扔到了孫懷懷英面前。
“這是本王在遠航途中,命人記錄的玉米和土豆從育種到收獲的全過程,其中包含了對不同土壤,水分條件的詳細觀測數據。”
“我已經篩選出了最耐寒的幾個品種,種植之法,也盡列于此。”
孫懷英顫抖著手翻開冊子,只看了幾頁,整個人便如遭雷擊,呆立當場。
那上面記錄的種植技巧,病蟲害防治方法。
甚至精細到了每一天的變化,比他總結的經驗還要詳盡!
“這……這……乃神人之作!神人之作啊!”
江澈沒有理會他的震驚,繼續說道:“孫老,我給你一年時間,格物院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地給地。”
“明年秋收,我要看到北平城外的試驗田里,堆滿金色的玉米山和吃不完的土豆!同時,拿出一套最詳盡的推廣方略,我要讓大明北方的每一個衛所,每一個村莊,都學會如何種植它們!”
“一年……”
孫懷英深吸一口氣,眼神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重重一揖到底。
“王爺放心!老朽便是拼了這條性命,也必定完成任務!”
江澈點點頭,目光轉向了神機營的老工匠,劉伯川。
“劉師傅,你負責的艦船改良,是第二件大事。”
劉伯川是個沉默寡的漢子,他站起身,甕聲甕氣地說道。
“王爺,新大陸運來的那些東西,俺看了,好家伙,比咱們最好的鐵樺木還硬,還防潮防蛀!”
“若是用來做船的龍骨和主船殼,再配上咱們兵仗局新煉的百煉鋼加固,俺敢說,造出來的船,怕是連紅夷大炮都轟不穿!”
“光結實,還不夠。”江澈搖了搖頭。
“我們的艦隊,雖然噸位巨大,火力兇猛,但機動性還是差了些。”
他走到劉伯川面前,遞給他一卷圖紙。
“這是本王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改變船體結構,采用更優化的線型,減少吃水,增加多面三角帆,甚至……嘗試用鋼鐵作為主要的龍骨支撐結構,劉師傅,新大陸有我們用之不竭的優質木材,還有儲量驚人的鐵礦、銅礦。”
“材料,管夠!你和你的徒子徒孫們,要做的,就是給本王把這些想法,變成現實!”
劉伯川展開圖紙,他身后的幾名青年工匠也立刻圍了上來。
他們看著圖紙上那聞所未聞的船體設計和結構理念。
先是困惑,隨即眼中便爆發出癡迷與狂熱的光芒。
“王爺……這若是真能造成,咱們的船,速度至少能再快三成!”
“那就去做。”
江澈的語氣不容置疑:“我給你們兩年時間,兩年后,我要看到昆侖級別的艦隊,下水試航!”
“是!”
劉伯川和一眾工匠,轟然應諾。
最后江澈的目光,落在了被江源提拔上來的兵仗局總管王景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