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 第141章 第 141 章

            第141章 第 141 章

            相比于游學以前,進步很大,可見少津并未虛度這兩年。

            裴少淮尚未來得及點評什么,便聽聞少津自己評價道:“文章尚可,可細讀之下,與大哥三年前所作相比,文章立意上還差得遠。”頓了頓,又道,“大哥五年前便敢造船建碼頭,初入朝廷就敢與尚書當廷辯駁,成功推廣銀幣,若是換了我,必定是做不到的。”

            少津冷靜訴說著,語中不免有些許失落之意。

            他立馬解釋道:“我的失落并非緣于大哥,而是緣于自己……自游學歸來后,見識漲了見解新了,文章也夠詳實了,然我總覺得筆下之物宛若浮于空中,如何都不能落下來。”

            裴少淮了然,能夠自己辨別出這種感覺,本就說明少津是個很有天分的人。

            屋外夜已深,他問少津:“明日休沐,可得閑與我出去一游?”

            少津點頭,應道:“自然得閑。”

            “那便先歇息罷,明日再說。”

            ……

            翌日天晴,仍寒。

            兄弟二人未曾商量,卻都穿了青色立領衣袍,外披鶴氅御寒。

            林氏與沈姨娘閑敘,正巧見到兄弟二人登車出去,恍惚以為是時日倒轉,又回到了兄弟二人每日一早趕往徐府上學的日子,年歲相當,個頭齊高。

            只是,昔日少年長成了青年,少了嬉鬧,多了儒雅。

            林氏笑道:“少津的人生大事也該往前趕趕了,最好是把日子定在春日后,雙喜臨門。”

            又打趣道:“省得陸家姑娘費心思想各種由頭,變著法子給少津送吃食。”少津剛回京的那幾日,陸府的食盒當真是流水一般送過來。

            這么多年過去,沈姨娘不再似昔年那般小心翼翼,亦跟著趣道:“少津是該追一追他大哥的步子了,來年這個時候,小南小風都該滿院子跑了。”

            誰曾想過兩

            人年歲只差了不過七日。

            林氏和沈姨娘都開懷笑了。

            ……

            城東道上,尋常百姓的集市不比江南夜市千燈,卻也算得上熱鬧,瓦市里鋪子林立,道路兩側亦擺滿了攤子,吆喝聲迭起。

            車廂內,裴少淮問道:“仲涯以為,城內何處最適合打探消息?”

            少津想了想,應道:“若論熙攘往來,自然是在茶樓酒肆里,往來的人多,能打聽到的也多些。”

            少津的話不假,南鎮撫司的暗樁就常常設在這些地方。

            裴少淮未置可否,領著少津下了車,一同步入鬧市中,閑逛的路線很是嫻熟。他一路上到處問米價布價,也會適時讓長帆掏錢買一些,意思意思。

            最后來到了柴市里,近來小雪不斷,擺出來售賣的柴火皆有些潮濕。

            “老人家,你這柴火怎么賣?”裴少淮問道。

            那老農看裴少淮不似要買柴火的人,卻仍仔細應了,末了又道:“今年愿意上山砍柴的人不多,柴火價高了一文,老爺府上若還未囤積冬日柴火,可得叫管家盯緊著些。”

            “我省得了,謝老人家。”

            “可不敢當老爺的一句謝。”

            隨后,又見瓦市的角落里,有不少攤子在售賣熏羊肉,那些攤販身材壯碩,一瞧便知不是大慶人。

            大抵是價格厚道,圍著買肉的百姓不少。

            兄弟二人遠遠路過,少津本想提醒一聲,卻見大哥淡然處之,視之如未見。

            再次回到馬車上,兄弟二人相對而坐,裴少淮才進入正題,開口解釋道:“茶樓酒肆瓦舍里,確實能打聽到不少消息,卻多是高談闊論、爾虞我詐,聽到也未必是真。而集市里的米價布價柴價,多一文少一文,卻是騙不得人的。”

            集市最易察覺多與缺。

            裴少淮舉例道:“今年順天府無旱災水患,眼下剛過秋收,農戶家中尚有存糧,理應是糧價最穩的時候,可這一帶的米鋪叫價隱隱上漲,你可知為何?……你若是多打聽幾回,便會發現這個時候忙著買米的,多是城中的小攤販。”

            說到柴火時,少津主動接過話,分析道:“農閑時,農戶常上山砍柴添補幾分家用,今年天寒柴價高,砍柴翁卻少了,并非人變懶惰了,而是農戶找到了更好的活計。”

            裴少淮頷首,笑道:“之有理。”

            他繼續引導少津,道:“‘市’不僅存于市井之間,亦存于國與國之間,若能借‘市’之力,則可不戰而勝,免于一場戰亂。”此處顯然是在點評少津九邊御敵那篇文章。

            單單靠九邊軍屯抵御北元人是不夠的,餓極的狼最易成群結隊。

            裴少津若有所思,思忖著長兄的每一句話。

            “若是為了想良策而寫良策,則文章少了立意,容易懸浮于空。”裴少淮說道,“百姓的一寸布一口糧一根柴火,皆可成文,‘為民’是最好的立意。”

            裴少淮認真說道:“仲涯,你筆下所寫非字句而已,若是心有所守、為其所爭,則一筆一畫皆如箭羽,殺敵于千里之外。”他從寬袖中取出一封信,遞還給少津,繼續道,“你在太倉州時寫的這封信,便是如此,乃確確實實可以落地執行的良策。”

            信中寫的是――

            開海之后,設立船引,約束船只。

            裴少淮一直覺得少津的建議很好,但并未將其納入到自己的諫中,奏報朝廷。這樣的好建議,理應由少津自己上奏。

            少津心間少了許多茫然,目光變得堅毅,接過大哥遞來的信紙時,有些動容,說道:“謝大哥今日解惑,時至今日,我的筆下不能再為寫文章而寫文章了。”

            兄弟齊心,皆為民而守,為民而爭。

            從學子到入仕,總是需要些時日慢慢摸索的。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