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靖央不語,仔細查看文稿。
但見字跡清秀工整,內容更是令人驚嘆。
文中不僅詳細分析了京郊水患的成因,還描繪了主河道與次河道之間連年的漲水情況。
確實如這位呂姑娘所說,她一定走了很多地方,才能有這樣實在的論述。
許靖央的目光從文稿上抬起,看向呂玉冰:“你既對水利如此精通,可知前陣子北地大旱,連京城都受了影響?今夏雨水稀少,為何不寫治旱之策,反倒研究起防洪了?”
呂玉冰忙回答:“回昭武王,小女自幼住在河邊,翻閱過不少史書和河工筆記。”
“根據歷年記載,大旱之后往往緊隨大水,這是天地之氣交替所致,之前旱情雖重,但小女擔心來年汛期會有特大洪水,這才提前撰寫《治水策》,以備不測。”
許靖央輕輕頷首,眼中掠過一絲贊許:“倒是個有遠見的,你且說說,想做哪里的女官?”
呂玉冰臉色微紅,低聲道:“小女哪里都使得,我會寫詩作詞,洗衣裳、生火也都做得來。”
許靖央頓了頓。
看來她大概不知道女官到底是做什么的,只是想借著學識,逃離沉重的家庭。
“你可知女官是做什么的?”許靖央問。
“知道,是伺候貴人筆墨,整理文書。”呂玉冰怯生生地回答。
許靖央將文稿合上,笑了下:“若本王不讓你進宮做女官,而是請你來軍中擔任水利參事,負責記錄各營駐地水文、繪制河防輿圖,兼管工兵營的治水典籍,你可愿意?”
呂玉冰猛地抬頭,一雙明眸瞪得滾圓。
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女主筆!軍營中的女主筆!
這可是正經的官職,哪怕只是九品散官,也遠勝于在宮中伺候人的女官!
周圍官員頓時嘩然。
一個寒門女子,竟能得昭武王如此賞識?
許靖央不理會眾人的驚詫,招手喚來不遠處的康知遇。
之前她特許康知遇、寒露、木刀還有辛夷和百里夫人她們五人,各自建立營地,招兵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