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
王秀蓮臉上的感激和喜悅,緩緩收斂,轉為一種深沉的審視。
她沒想到,眼前這個幫了大忙的年輕人,竟然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從軋鋼廠辭職?
在這個年代,這無異于自斷前程。
她身后的幾名干事也面面相覷,眼神里充滿了不可思議。
“你辭職了?”
王秀蓮確認性地又問了一遍,語氣中帶著一絲惋惜。
林逸坦然地點頭。
“是。”
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沒有絲毫的猶豫或后悔。
王秀蓮沉默了。
她打量著林逸,腦中飛速運轉。
這個年輕人,有眼力,有膽識,沉得住氣。
剛才找人的那番“無心之”,看似巧合,實則展現了驚人的邏輯推斷能力。
這樣的人才,窩在軋鋼廠掃廁所,確實是屈才了。
可街道辦也不是菜市場,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
“我們這里,暫時沒有招聘名額。”
王秀蓮的語氣變得官方起來,但眼神卻并未完全關上大門。
她想看看這個年輕人的反應。
是就此退縮,還是會繼續爭取?
林逸笑了笑,似乎對這個答案早有預料。
“王主任,我知道規矩,我不是來要鐵飯碗的。”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王主任身后那塊“街道辦事處”的牌子,聲音清晰而自信。
“我是看街道辦的宣傳欄,上面的文章寫得都很好,但總覺得少了一點東西。”
王秀蓮眉頭一挑:“哦?少了一點什么?”
“少了點能說到老百姓心坎里去的東西。”
林逸的話,像一根針,精準地刺中了王秀蓮心中一直以來的某個痛點。
街道辦的工作,千頭萬緒,宣傳是重中之重。
可寫來寫去,總是那些干巴巴的口號和套話,效果差強人意。
“小同志,口氣不小啊。”
旁邊一個戴眼鏡的年輕干事忍不住開口,語氣里帶著幾分不服氣。
林逸沒有理他,只是看著王秀蓮。
“王主任,就拿今天找孩子這件事來說。如果寫一篇報道,該怎么寫?”
這一下,反倒是把問題拋給了王秀蓮。
王秀蓮沉吟片刻,說:“當然是表彰我們街道干部反應迅速,群眾積極協助,最終圓滿解決問題。”
這是最標準,也最穩妥的答案。
林逸卻搖了搖頭。
“這樣寫,沒錯。但老百姓看了,不會往心里去。”
他上前一步,聲音不大,卻擲地有聲。
“要寫,就寫王主任您急得滿頭大汗,像個丟了孩子的母親。要寫,就寫劉副司長家的孩子,為什么會躲進那個洞里,因為那里是他的‘秘密基地’,是每個孩子都曾有過的童年。”
“文章的標題,我都想好了。”
王秀蓮下意識地問:“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