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勢力之中,第一個跳出來的竟然是濟王那邊。
更確切的說,是濟王府的子嗣們按捺不住了,于是打著‘探望妹妹’的旗號,攜帶著一支大型商隊前來。
手筆很大,大張旗鼓,并且完全符合姻親交往的禮儀,在出發之前先給楊氏這邊發了信。
看似一切合理,其實瞞不住人,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又何況是楊氏核心層的老家伙們。
劉伯瘟第一個暴怒,立馬就準備動手,這廝心狠手辣,城府也極深沉,一般不會輕易動怒,可一旦動怒就要死人。
所以,當場就被宋老生伸手死死抱住。
甚至就連唐青云和王樂相兩個老油條,以及孫學政和周懷仁也都急急開口,好說歹說之下,大道理講了無數,總算壓下劉伯瘟的怒火,然后一眾高層開始商討策略。
議事的過程中,眾人仍舊心有余悸,每當想起剛才劉伯瘟暴怒的樣子,所有人都替濟王那邊擦了一把冷汗。
真要是毒蛇出了手,結局可就嚇人了,就濟王府那幾個不成氣候的貨色,加起來還不夠毒蛇一勺子燴的。
到時候,濟王雖然不是皇帝,但卻成了孤家寡人,所有的子嗣早早嗝屁,連個養老送終的都沒有。
如果再往深里想,恐怕不止濟王子嗣,按照眾人對劉伯瘟的了解,這廝恐怕連濟王也會一起干掉。
太狠,太狠!
不到撕破臉的那一刻,沒必要對姻親這么狠。
尤其眾人都很清楚,楊氏欠著濟王的人情,早年在發展崛起的時候,好幾次都是靠著濟王的資助才渡過難關。
天下人都以為楊一笑走的很順,甚至楊氏內部很多人也感覺很順,比如幾個姻親動不動就援助錢財,岳父們總是把困難提早的幫忙化解,看起來楊一笑像是躺平受益,其實只有最核心成員才知道每一步有多難。
當初招撫四萬江淮流民,每天一睜眼就是四萬張嘴的吃喝,災民饑腸轆轆,宛如嗷嗷待哺的孩童,每天光是消耗的糧食,數量之大就讓人頭皮發麻。
那是靠著唐青云的心狠手辣,直接化身為破家滅門的縣令,不但盯著州府上面的壓力,甚至還要蒙騙朝廷那邊的關注,畢竟四萬流民在涇縣,朝廷不可能不派人盯著,而在那種壓力天大的局面下,唐青云這個岳父為了楊一笑豁出去硬來……
赫然舉起屠刀,向縣里大戶征糧,所謂征,實則搶,剛開始還給打個白條,后面直接連條子都不寫了,開口就是‘暫時先欠著’,以后有錢了肯定給。
如此蠻橫手段,背著滅門罵名,殺光了一家,打壓了九家,收復了七家,整個涇縣是十七家大戶,才算是成為了楊一笑崛起的基石。
四萬流民的糧食消耗,僅僅一年就吃光了五六家的存糧,要知道那可是縣級豪紳的糧庫,里面至少有著幾萬石的存儲。
而在此后不久,狼族發起第一次國戰,中原流民四起,無數人舉家逃亡,由于涇縣是一方凈土,因此有大量遷徙涌入。
幾乎都是拖家帶口的……
幾乎都是窮困潦倒的……
災民在短短兩三個月內就達到二十五萬人,唐青云哪怕有再大的本事也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