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見那老太監雙膝跪地,手里依舊穩穩托著金盤,聲音雖然蒼老,語調雖然陰柔,但卻中氣十足,氣息竟不似老年。
“陛下,老奴黃裳,奉前朝帝王之命,從此做洪武陛下之奴,為您守好后宮,不使宮闈有亂。”
“奴之奉命來此,不止投效而來,乃是前主人有令于奴,命奴送來納妃之文書,求請陛下收執,并以九五之尊帝王發出。”
老太監一邊說著,一邊把金盤舉過頭頂。
咦?
四周的觀禮使臣全都迷惑了!
不是說敬獻傳國玉璽嗎?怎么突然變成了納妃文書?這是什么情況?古往今來從未聽說過啊。
就在眾人紛紛猜測之際,只見宋老生走到老太監身邊,緩緩伸手,揭開紅布,于是金盤上的東西終于顯露眾人眼中,赫然是一冊皮面上寫有‘納妃’二字的文書。
眾人只見宋老生雙手拿起文書,然后一步一步走向高臺上的楊一笑,剛開始登上階梯時,宋老生身軀是直挺的,登上階梯一半時,身軀已經微微彎下,而等他登上楊一笑腳下臺階式,已經雙膝跪地恭敬拜服下去。
雙手則是平托高舉,舉的正是那份文書。
所有人看到,楊一笑仿佛張口輕輕嘆息,隨即,從宋老生手里拿起了那份文書。
再然后,突然遠處有絲竹聲樂傳來,眾人下意識轉頭,看向聲樂傳來方向,頓時人人臉色愕然,因為他們看到一個龐大的隊伍正在走來。
那支龐大隊伍的每一個人都身穿華服,領銜走在前面的是兩個氣質華貴老者,而在兩位老者中間,則是一個窈窕秀美的女子。
而那絕美女子的手中,竟然也托著一個金盤,同樣用紅布蓋著,不知下方蓋著何物。
“隱世豪門!”
幾乎在一瞬之間,這四個字出現在觀禮使臣的心頭,這些大臣都是有見識的人物,一眼就看出那支隊伍的不凡。
華服誰都能穿,但不是人人都能穿出氣質,唯有累世門閥,才能舉手投足之間高貴。
有觀禮使臣忍不住低聲喃喃:“這怕是傳承千年的隱大族,甚至祖上曾經便是某個皇族。”
……
絲竹之聲由遠及近,龐大隊伍到了跟前。
在所有人的好奇目光里,只見那兩個領銜的老者拱手行禮,于此同時,身后龐大隊伍幾百人突然全都雙膝跪地。
就連那個托著金盤的絕色美女,同樣也和幾百人一起跪倒塵埃。
唯有兩個老者站著,拱手行禮面向高臺,吐氣開聲,中氣十足。
“吾等,隱世族群,李氏,曾于五百一十九載之前,建立庇護華夏萬民之國,號為唐,統四海,傳二十一代,國滅而隱居。”
“又于隱世期間,族人復國一次,因國號仍為唐,今人以后唐稱之,然則守國不力,難抵契丹侵擾,故又滅,再隱世。”
“因羞愧于祖宗,故而復國之人詐稱沙陀人,未敢以大唐李氏血脈宣稱世人,致令今人皆都誤以為后唐與大唐無關,實則,皆乃我族血脈也。”
“兩次立國,兩次滅國,吾族實感蒙羞愧疚,自覺無顏面對世人,因此世代隱居不出,本欲從此默默傳承度日。”
“直至前夕不久,忽聞有新帝開國,乃大隋楊氏血脈,與我李氏有祖上姻親,吾族上下頗為欣然,皆隋唐大業又或重現矣。”
“且再聽聞,陛下以唐為國號,吾族更喜,泣不成聲。”
“唯思慮,陛下開國立業初期艱難,缺金銀,缺糧食,缺人才,缺兵甲……”
“吾族本欲隱居,憂慮陛下艱難,故而全族決議,再次舉族而出。”
“出則投效而來,不可空手不顧廉恥,遂搜遍族群寶庫,驚喜發現中原至寶,乃是昔年吾族后唐末代之帝抱之自焚,千古傳承之中原傳國玉璽也。”
兩位老者娓娓道來,將一樁皇族隱秘當眾宣揚,雖然辭頗為古拙,但是在場都能聽的懂。
這一刻所有人觀禮之人才終于明白,原來傳國玉璽的來源乃是來自隱世門閥,曾經威震天下的大唐皇族,五百年前雄吞四海的絕對霸主。
難怪了,難怪了,也只有這種豪門,才能擁有如此底蘊,并且符合傳國玉璽的消失傳說,當年確實是后唐末代皇帝李從珂抱之自焚。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