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以后的國策是做個商道之國,所以必須保證絕對的商道信譽,也許某些小勢力購買東西之后抱不住,但大唐能保證在路上運輸不被劫掠。
能有這保障,非常之重要,意味著以后大唐將會超然物外,純靠著商貿就能賺取源源不斷的財富。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按說商道本該是最低的,因為國與國之間有些物資哪怕用錢也不賣,禁售,嚴格禁售。
比如糧食,大唐如果缺糧那就故意對大唐禁售。
又比如鐵礦,大唐越是短缺越不對大唐售賣。
國與國之間沒有情義,任何手段都可以用出來,所以僅從商道一項而,任何勢力如果只追求發展商道并非好事。
原因很簡單,會被敵對勢力拿捏,賺錢雖然是好事,但是賺了之后買不到物資就是壞事了。
一個勢力如果只顧著商道,荒廢了內政民生導致產糧低下,那么敵對勢力只需要控糧這一招,耗上一年就能讓只顧商道的勢力廢掉。
因此,自古以來的士農工商地位劃分是有道理的,沒有哪個國家只憑商道就能穩固,否則賺再多的財富也保不住家……
然而,大唐偏偏不在此列。
究其原因,一就明,如果有任何勢力敢對大唐禁售物資,那么大唐立馬就能反過來予以禁售,相互對比之下,吃虧的只能是對方。
比如糧食貿易,天下能買到糧食的勢力有很多,所以哪怕這家對大唐禁售,但是大唐可以去別家去買。而一旦大唐對這家禁售紅衣大炮,恐怕這家勢力就要迎接各方勢力聯手瓜分了,你家連大炮都被大唐禁售,我們不打你這個軟柿子打誰?
所以,大唐皇帝楊一笑的陽謀不怕被人看穿,今晚這些使臣幾乎在瞬間就想個通透,以后的大唐絕對能成為商道之國。
至于聯合起來先把大唐干掉?
這種念頭幾乎不存在聰明人的設想中。
首先,各方勢力不可能全都聯合,人心是最復雜的,總會有人為了利益扯后腿,只要大唐動用大利益,勢力聯合必然有反水之輩,比如草原上有個滾刀肉大部,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翻臉捅刀子。因此,聯合勢力滅掉大唐想也別想。
其次,就算能聯合起來,損失難道不大嗎?以前楊一笑沒有開國之時,勢力尚且能鎮住各方不敢動他,現在他開國立業,有超級門閥聯姻,底蘊進一步增強,想要滅他必然傷筋動骨,而一旦某個勢力傷筋動骨,必然還是被人瓜分的結局。
再者,為什么一定要滅掉大唐呢?花錢買他們的大炮,買他們的精良兵甲,武器,用于擴充自家實力之后,難道不能去打別家勢力發財嗎?
我花五百萬貫向大唐買大炮,我鄰居只舍得花三百萬購買,那么,不好意思了,你不舍得錢是吧,你把錢囤起來是吧,行,把你打死都是我的。
猶記得當初大唐楊一笑陛下有句名,如今已經傳的天下各方勢力都聽過,引為至理名,乃是發展佳策:“鄰居囤糧我囤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聽聽,這是何等深邃的至理啊!
楊一笑能在短短時間舉起,生猛硬搶的搞到二十四個州域立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不就是他囤槍嗎?
現在,這位陛下開國登基之后定下國策,準備換個思路發展,想做個超然物外的商道之國,僅憑貿易就能暴富,確實比打打殺殺輕松,所以思路是對的,不存在陰謀的可能,因為,這位陛下用的是陽謀。
但是對于各方勢力而,這個陽謀不得不接下,并且,還得鄭重認為大唐以后肯定會按照商道的國策始終不改。
至于到底改不改,以后大唐會不會突然又展現獠牙,其實沒人敢打這個包票,各方勢力只能賭大唐會一直不改國策。
如果以后改了國策,突然開始外擴吞并,那么,也只能想辦法反擊或者承受。
但是至少現在不需要擔心,因為這位陛下要走商貿之道,自古以來的國策只要定下,短時間兩三年內是不可能改的。而這兩三年時間之內,足夠各方先分個勝負了。
到時候哪怕大唐真的展現獠牙……
哼哼,分出勝負之后的一統勢力豈能畏懼。
和大唐打就是了!
……
楊一笑高座于上,將各方勢力的表情盡收眼底,從各方使臣皺眉深思的反應可以看出,他今晚的意圖基本上已經完美達成。
運用陽謀,讓人接受,短期之內不再擔心大唐會動兵外擴,而是相信大唐的主要精力是做買賣發財。
這樣一來,代理人戰爭計策越發穩固了。
他忽然微微一笑,語氣故意悠然:“諸位賓客,朕再給爾等吃一個定心丸吧,朕以大唐帝王身份宣誓,五年之內不會無故開啟戰端,朕之大唐,只做貿易,諸位,如何?”
……
有閱歷的朋友應該看懂了,楊一笑這招叫做把狗騙進門里殺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