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不印寶鈔?
而是發行國債?
國債!
那是啥玩意啊?
伴隨著楊一笑的聲音,滿朝文武全都面色迷惑。
戶部尚書李穎達第三次拱手行禮,作為門閥的族長不愧是城府深沉,先試探問了一句道:“陛下剛才所,要給我族一些甜頭,莫非,這個國債就是甜頭?”
試探一句之后,不等楊一笑回答,這位尚書再次開口,這才表達自己的迷惑:“老臣愚昧,才學疏淺,能不能請陛下予以解惑,為什么發行國債是給我李氏的甜頭?”
呸!
老狐貍!
滿朝文武全都心中冷哼,眼神閃爍著一絲鄙夷。
既想吃下陛下給的甜頭,又擔心這個甜頭有問題,嘴上說著請陛下解惑,分明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果然不愧是超級門閥,遇事先琢磨有沒有陷阱,如那精明的老魚一般,看到誘餌不會立馬咬鉤,而是幾次三番試探,最后才一口吞下。
古代也有釣魚愛好者,誘餌這個詞匯就是古人發明的,而眼前這一幕的情況,無怪滿朝文武嘲諷,因為戶部尚書真如一只狡猾的老魚,哪怕有天大的利益擺在面前也很謹慎。
這老東西不咬鉤,非要向陛下問個清楚,然后才決定,吞不吞下去。
“哈哈哈哈!”
楊一笑發出洪亮的笑聲。
仿佛是故意調侃,又似乎是隨意打趣:“李尚書如此沉穩,是怕朕會坑親戚嗎?”
“放心便是,朕乃誠心誠意給予好處……”
“關于這個國債的事情,或許不止你李尚書遲疑,哪怕這滿朝文武之中,估計也有很多人疑惑。”
“因此,朕先給大家講講這里面的利益吧。”
楊一笑故意把‘利益’二字加重語氣。
呼!
他悠悠傾吐一口氣,語調不急不緩的開始:“所謂國債,就是國之欠債,如那民間借債一般,國家也是可以借債的。”
“至于借債的原因,可以涉及任何事情!”
“比如遭遇重大天災,急需錢糧賑濟百姓,又比如朝廷要興辦大型水利,但是僅憑國庫資金無法支撐,再比如,要對外開啟戰爭……”
“朕便以戰爭為例,跟諸位愛卿講一講。”
“我大唐,基業草創,百姓免稅一年,并且不實行徭役,所以哪怕我們出售紅衣大炮很賺錢,但是賺的錢財不足以支撐重大事項的開支。”
“需要打仗的時候,錢糧開支是很大的,不只是戰時的開支,還有戰后的各項撫恤,一場動用十萬兵力的戰爭,征發的輔兵至少是二十萬,而朕此次要動用全國十六萬兵馬,意味著需要輔兵人數超過三十萬。”
“老百姓憑啥給咱賣命?”
“憑的是咱們發放錢糧!”
“還有,戰爭期間,各州各地衙門,幾千個基層官員,他們要看顧好地方,他們要更加艱難的去發展民生,比如種地人手不夠,他們要奔走田間地頭鼓勵婦孺干活,甚至親自拿起鐮刀去割麥,幫著老百姓去搶收莊稼……”
“基層官員們付出這么大,是不是也要論功予以行賞?”
“這同樣也要被算進戰爭期間的巨大開支!”
“因此,打仗需要很多的錢,恰恰,我大唐的積攢并不夠。怎么辦呢?朕想到了借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