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唐洪武二年。
南云歷,建炎三年。
金國歷,天會五年。
此時已是春末,三月二十八日,大江以南遍地飄綠,春雨淅淅瀝瀝喜人,即便是中原北部,田地也開始泛青。
唯有更北方的草原,大地還是枯黃的顏色,而在草原之北的漠北,卻仍然還能見到積雪。
天下真的很大!
大到同一時節氣候不同!
歷時長達三個月的國際戰爭,已經有點打不下去的跡象。
不是不想打,也不是底氣不足,而是這一戰的參戰各方全都打的太猛,一旦投入戰爭就玩命一般往死里干……
既把敵人干的很慘,也把自己消耗的很慘。
短短三個月,死傷幾十萬,無論是中原勢力還是草原那邊,彼此都有種扛不住的架勢。
真的都很慘!
比如大唐一方,原本有二十萬兵馬,比楊一笑尚未立國之前多了四萬,從當初的十六萬好不容易增長四萬,然而這一戰之后,戰損恰好高達四萬。
其中有一萬多人戰死,接近三萬屬于重傷,至于那些輕傷的情況,壓根就沒進行統計,原因是輕傷能夠治好,以后還可以繼續當兵。
凡是能被列入戰損統計的情況,意味著要么沙場戰死要么變成重殘,別說是治好之后重新當兵,恐怕歸家之后連地都種不成。
三萬多個缺胳膊少腿的重殘,對于剛剛立國的大唐而乃是沉重負擔,然而這個負擔卻絕對不能拋棄,反而要消耗巨大的財力去供養。原因很簡單,這都是擁有戰功的英雄。
對比各方情況而,大唐的損失算是最輕的。
雖然大唐扛下了這次國戰的最大壓力,但是大唐擁有著超過這個時代的火器,正是由于借助了火器之力,勉強才抵抗了金國的大軍。
否則幾十萬狼族鐵騎南下,必然打的整個中原再次殘破,無論南云還是各方勢力,都要被狼族打的再無翻身可能。
幸好,有大唐扼守了邊境。
以二十萬兵力,力抗金國五十萬大軍。
甚至在最后一個月的時候,完顏z又從草原征召二十萬牧民成為騎兵,然而這股新的兵力投入戰爭之后,依舊還是難以突破大唐扼守的邊境。
大唐就像是一個護衛中原的巨人,面對驚濤駭浪但卻始終屹立不倒,大唐張開雄壯無比的雙手,始終庇護著身后的中原戰場。
所以,各方勢力才能打的那么順。
但是,各方的戰損依舊高的嚇人。
比如正式締結同盟的南云,僅僅汴京一戰就戰損五萬,趙構辛辛苦苦組建的背嵬軍,一戰之下幾乎全員戰損,連主帥都身負重傷臥床不起,猛將岳云甚至到現在都還處于昏迷中。
……
除了汴京那一處最大戰場之外,云朝還攻打了高達三十個州。
歷史在這里出現了很明顯的拐點!
隨著戰爭的不斷激烈,趙構竟然打出了血性,并未像歷史上那般軟弱,反而豁出去一般死戰不退。
短短三個月之后,南云發出三次號召,連續三次征召兵員,源源不斷的補充戰場,無數百姓昨天還是黎民,第二天就變成了拿武器的兵卒……
這種情況即使在古代也很鮮見。
剛剛征召的新兵,尚未進行任何操練,但是南云朝廷立馬發給武器,并且當場給出一份安家費的糧食,擺明就是告訴這些新兵,朝廷拿糧食和兵餉買你們去賣命。
如果能活著回來,必然有大量戰功獎賞……
如果死在戰場上,朝廷也會補發高額的撫恤……
甚至趙構親自登上高臺向天發誓,保證朝廷各方不出現克扣戰功的情況,一旦戰后有人敢克扣士卒戰功,那么不管家室多么龐大的豪門也得死。
很明顯,趙構看到了希望,歷史上的他之所以膽怯,是因為他深知打不過金國,但現在有大唐在邊境頂著,趙構豈能不趁機多收復一些國土。
江南的豪門門閥也看到了這一戰之后的大利益。
因此,幾乎所有的豪門這一次都沒有拖后腿,反而展現出踴躍參與之勢,足足有二十余家豪門直接參與戰爭。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