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仍舊壓抑,寂靜落針可聞。
人之私心,何其可怕……
明明大唐這些臣子都是才干之輩,明明所有人都知道劉伯瘟所乃是至理,然而,私心作祟之下竟然無人開口。
其中宋老生原本想開口力挺,可是思慮再三決定閉口不。
老宋現在是中書省宰相,職責是統領百官行政治政,所以哪怕老宋心里支持劉伯瘟,但是他表面上卻不能體現出來。
原因是一旦他力挺劉伯瘟,就等于贊成老劉的罷兵之諫……
而這份進諫的直觀后果是什么呢?
是斷掉今次戰爭所有參與者的大利益。
有人會因為這次戰爭封侯……
有人會因為這次戰爭升官……
錢財賞賜,家宅賞賜,尤其是滅掉南云所帶來的各種各樣收益,能讓大唐的每一個大臣都有好處可撈。
古語云,斷人財路前程,如同殺人父母!
一旦老宋表態力挺劉伯瘟,那么他今后很難再坐穩中書省,或許官員們不敢明著跟宰相唱反調,但是離心離德之下會讓老宋再也難以做到如臂使指。
他是宰相,需要輔佐楊一笑統領百官,而如果百官全都和宰相離心離德,對于老宋而便屬于最大的失職。
因此,老宋只能采取默不作聲的姿態。
除此之外,還有唐青云,孫學州,王樂相,乃至曾經涇縣的縣尉周懷仁……
作為最早跟隨楊一笑的核心,他們幾個都知道老劉是對的,然而,他們也不能開口表態支持。
從此以后,劉伯瘟注定會成為孤臣!
……
氣氛壓抑,場面寂靜,文武大臣全都不說話,隱隱有許多人在怒視劉伯瘟。
足足良久之后,忽然一聲嘆息!
發出嘆息的是楊一笑……
他負手于背后,緩緩走向老劉,四目相對之下,再次一聲嘆息。
然后,楊一笑語氣輕柔開口,仿佛在勸說老劉,道:“伯瘟,諫到此為止吧,雖然你說要諫三,但是朕認為不該再說下去。”
“剩下的最后一條,不需要擺在明面,即使是剛才的第二條,也由朕這個皇帝幫你補充!”
“朕是帝王,能頂得住!”
“聽話,老劉,別再諫了,讓朕補充!”
楊一笑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拍了拍老劉肩膀,兩人四目再次相對,有種難以喻的深邃。
隨后楊一笑霍然轉身,目光掃視在場所有大臣,他聲音變的低沉,透著一股子氣勢:“朕這個帝王,替劉尚書補充,無論諸位愛卿愿不愿意聽,朕希望你們能靜心的聽……”
“剛才,劉尚書說,如果現在滅掉南云,不符合我大唐的最大利益。”
“此,與朕不謀而合。”
“朕說的更明白一點,劉尚書所諫就是朕所想的。”
“我大唐現在確實不適合吞并整個南云!”
楊一笑說到這里時,語氣漸漸變的深沉,目光也變的深邃,觀察每一個臣子的表情。
片刻之后,他再次開口……
“現如今,我大唐有州域接近八十,誠如劉尚書所,治理已經兼顧不暇,除了山東道稍微穩固以外,其余四道都存在極大不穩。”
“首先是缺官,非常的缺官。”
“雖然今年開設了恩科,選拔了一千多名士子,然而諸位愛卿應該明白,這點人手根本就不足以使用,宛如杯水車薪,僅能勉強維持各地衙門的存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滅掉南云,固然國土面積會暴漲翻番,但是貿然暴漲的屬地由誰治理?”
“難道收編南云固有的官員么?”
“誰能向朕保證那些官員會用心做事?”
“諸位愛卿之所以用心做事,是因為你們追隨朕一起起家,咱們從無到有的打拼,開國創下了大唐的基業,所以在你們心中會把大唐當做孩子,每個人都能用心的維護大唐利益。”
“但是,收編南云的官員能做到這樣么?朕認為,那些人肯定不會。”
“此為其一,限制我們不適合暴漲疆土。”
“至于其二,則是兵力……”
楊一笑說到這里時,慢慢踱步走回中間。
立定之后,再次開口。
而這一次開口,語氣則是一種質問。
“諸位愛卿有沒有想過,我大唐的兵力足夠使用嗎?”
“你們也許沒想過,但是朕這個皇帝不得不想,甚至朕不妨告訴諸位一個事實,我大唐此次戰爭順利其實埋藏著很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