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作為皇帝并不算愚蠢,他心里明白凡是敢于勸諫的肯定是忠臣,如今整個朝堂充斥著軟骨頭,他實在不愿意殺掉已經寥寥無幾的忠臣之輩。
所以,他今天在上朝之前不斷在心里念叨:“千萬不要有人勸諫,千萬不要有人勸諫啊,你們如果勸諫,朕只能昧著良心殺人。”
幸好,幸好!
似乎今天的朝堂比較平和,大臣們的聲音都很一致,并未出現擔心的情況,并未出現冒死進諫之人。
故而,趙構才會長出一口氣,故而,他才會在心里放下一塊大石頭。
不用斬殺忠臣,趙構略略心安,接下來,他準備趁熱打鐵商量議和的事……
“諸位愛卿,朕決議采納汝等之諫,與大唐議和,彼與我皆都罷兵。”
“只不過,議和總不能嘴上說說,需要給一點好處,方才稱之為禮儀之交,對不對?”
“尤其是大唐正在遭災,據說有好幾個道的百姓都已經吃不上飯,朕心里覺著,楊一笑必然為此著急上火。”
“唉,朕畢竟算是楊一笑的長輩……”
“不能坐視他的困難不管啊!”
話說的好聽,實則只有一個意思,話里話外不外乎讓大臣們順著他的意思說,主動提出怎么用錢財和好處讓大唐罷兵的說辭。
南云朝堂最不缺的就是這種大臣!
立馬有人站出來大聲的附議湊趣!
“陛下英明,正該如此,議和肯定不能口上說說就行,肯定要稍微為大唐一點好處才可以。”
“臣覺得,我們或許可以……”
原本按照在場眾臣的預料,接下來應該是滿朝共同商議的局面:所有人為了議和之事出謀劃策,爭取讓這次的議和可以早早促成,朝堂氣氛融洽,同僚相互欣然……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這位大臣正要滔滔不絕開始時,徒然有一個冷硬的聲音,打破了整個南云朝堂的‘融洽’。
“議和?”
“有什么資格議和?”
“好處?”
“你們準備給出什么好處?”
“這不是議和!這是卑躬屈膝的哀乞!倘若真的這么做,即便能夠成功,在下倒想問一句,我朝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大唐的兵馬已經兵臨城下了,你們竟然有嘴臉說兩國乃是兄弟友誼?”
“五百門大炮就擺在京師之外,你們竟然有嘴臉說我們是彼此在攻伐?”
“本將軍不由想問一句……”
“何來相互攻伐之說啊?”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入侵,從一開始就是大唐在打我們,而我們,從一開始就一直在挨打。”
“剛開始三天時間,就失了沿江兩個州……”
“此后又三天,連續十余州……”
“二十多座鹽場,各州各府的府庫,就那么短短時間喪失一空,從此會變成大唐的源源不斷財富,而你們,竟然說我們是彼此攻伐。”
“甚至,現在你們還要給出好處……”
“本將軍忍不住想問一句,你們到底要給出什么好處,本將軍還想問一句,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份好處將是多大的一份代價。”
偌大一座南云朝堂,瞬間變得落針可問,仿佛一時之間寂靜無聲,所有人都被整份質問給問的啞口無。
……
趙構心里咯噔一聲。
他擔心的事,終于出現了!
按說,他應該欣慰,原因很簡單,這意味著他的朝堂之中有忠臣。
可惜,他卻無法欣慰,原因也很簡單,他知道這個忠臣的下場會很慘。
尤其是,這位忠臣堪稱是他的云朝頂梁柱,如果殺了這位忠臣,恐怕他的云朝再也沒有國之柱石。
沉默,整個朝堂可怕的沉默。
滿朝文武不說話,氣氛詭異而又壓抑。
皇帝趙構陰沉著一張臉,心里則是發出無奈而又不甘的惋惜……
“岳將軍啊岳將軍,為什么你要站出來?”
“你能做到治兵有方,應該是個聰明之人,既然聰明,為何如此……”
“你難道看不出來么?”
朕想議和,滿朝文武都盼著求和……”
“你雖以忠相諫……”
“朕卻無法納之啊……”
“甚至,甚至,朕怕是連你的性命都難保!”
“岳將軍啊岳將軍,你為什么要站出來!”
“為什么要當場發出這種質疑議和的辭!”
趙構在心里一邊嘆息,一邊用目光俯視那位將軍,他心里十分的不舍,然而卻知道自己不得不殺。
背嵬軍主帥,岳鵬舉!
自從武先生被大唐軟禁在北邊不肯放歸,這位將軍已經是南云最后一個頂梁柱。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