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二嘴里咀嚼著肉干,說話有些含糊,“三日,這次休沐回去要巡邏,大概出去半個月左右。”
春曉笑容燦爛,“爹,明日家里收糧食。”
楊老二死勁咽下嘴里的肉,聲音有些激動,“準備好了?”
“嗯。”
何生不知道父女二人在打什么啞謎,只知道師兄拍著大手,大笑著連聲說好。
楊老二自從領會岳父的意思,他就一直等機會,孟州的確給力,雖然不會主動幫忙卻沒少向王將軍提起他,他如愿見到王將軍。
王將軍怎會不知自己的處境,有孟州敲邊鼓,楊老二又的確有功績在身,順利入王將軍的眼,將他當一步暗棋接受曹監軍拉攏,最近給了他不少便利。
如果閨女的謀劃順利,他能更進一步,至少不會再是西寧城的底層,任人宰割!
次日一早,今日的秋收是楊家的頭等大事,楊家三支人員全都聚集在楊老頭的土地前,成片的莊稼明顯能看出差距,左側的糧食更飽滿,右側枝頭糧食稀疏,莊稼的高度也有明顯的差異。
這就是春曉要的對照,兩側的地各收三畝,取平均值確認每畝的收成。
今日楊家的動靜太大,三支的人都聚集在田地,小邊村的百姓也好奇施肥后的糧食產量,所有人都等著結果。
去年與徐家一起流放來的汪家人聚集在一起,相對于被人唾棄的徐家,汪家就顯得十分低調,對整個小邊村保持著距離。
汪老爺子注意力都在收割莊稼的農具上,握著長子的手顫抖,“兒啊,看到改良的農具沒?這是利民的大功勞。”
汪老大有些后悔關起門過日子,錯過接觸楊家的機會,“爹,楊家的肥料也不錯,你看兩塊地的差距。”
汪老爺子是好官,可惜好官沒好結果,“怪我防心太重,錯失結交的機會。”
汪老大扶著爹坐下,“我們汪家遭此大難,需要的是低調和休養,您的決定沒錯,楊家這一年太奪目,我們只是怕被再次傷到。”
汪老爺子看向身后的兒孫,“日后想結交難嘍。”
當幾畝地的糧食稱重后,施過肥的田地每畝糧食增加了一成,篩選的飽滿糧種也有一部分功勞,歸根到底骨粉肥料并不是萬能的。
春曉已經很滿意,拉過激動的爹爹,“爹,這么大的喜事應該報給府衙。”
楊老二朗聲大笑,“好,爹爹這就去府衙。”
楊老頭語氣激動,“曉曉,你是楊家的麒麟女。”
楊懷棋手里還抓著糧食,民以食為天,“這是功勞,功勞。”
楊家對外十分團結,春曉的計劃并沒有瞞著三支的長輩,楊家三支忐忑產量,現在都難掩激動的情緒。
楊家田地最了解的是楊老大,春曉不放心再次交代,“大伯,一會別緊張,這片地是你伺候的,你大大方方的講就行。”
楊老大因為激動聲音都發抖,“我能行嗎?”
楊老頭狠敲大兒子頭,“你個窩囊樣,你要是出紕漏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楊老大,“”
他就不信一會老爺子不害怕!
事實證明,楊老頭面對府衙官員也是硬撐,說話都有些磕巴。
春曉沒想到曹監軍竟然與姜知府一起前來,楊老二湊到閨女耳邊,“路上碰巧遇見,曹監軍就跟了過來。”
知府帶了許多官兵和衙役,對小邊村的百姓清場,只剩下楊家的族人。
姜知府挨個試改良的農具,“改良后更便捷有效,誰有如此巧思?”
春曉一步上前見禮,“小女子喜歡讀雜書,為了方便農桑就試著做些改良,沒想到竟然效果不錯,小女子也很意外。”
說著將早已準備好的圖紙遞給姜知府,圖紙上有新舊農具的對比,更是將改進的數據標記清楚。
姜知府接過圖紙飛快瀏覽一遍,并沒有將圖紙還回去,“楊姑娘的數算不錯?”
春曉一點不露怯,笑容大方,“小女子受到外公田德志的教導,在數算上頗有天賦,只是小女子為女兒身不能科舉,只能從小道上發揮所長。”
姜知府恍然大悟,“原來是田先生的外孫女,你能有如此學識的確不錯,哈哈,你這可不是小道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春曉這才露出不好意思,微微低頭,“小女子也沒想到會得到大人的看重,小女子初衷只是想農桑便利,還是大人慧眼識珠才沒讓農具蒙塵,真正利國利民的是大人才對。”
楊老頭,“!!”
楊老大,“”
他怎么就沒長小侄女的腦子和嘴?
楊懷棋等族人,“!!”
姜知府被捧的心神舒暢,喜上眉梢,“哈哈,本官做的還不夠好,楊姑娘謬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