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未央宮。
對于劉盈提出的問題,賈誼并未立刻回答。
他微微垂首,目光在地圖上緩緩移動,從河西走廊,到天山南北,再到蔥嶺以西。
手指無意識地劃過代表大宛的駿馬標記、于闐的玉石標記、龜茲的樂舞標記、車師的綠洲標記……
腦海中,他關于西域地理、物產、民風、各國間錯綜復雜關系的知識儲備迅速調動起來,與他殿試上“通商為脈”、“羈縻不如通之”的戰略構想相互印證。
片刻,賈誼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洞悉全局的智慧光芒,聲音清朗而自信:
“陛下洞若觀火,所慮極是。西域之地,非力可速取,當以智謀分化瓦解,以利導之,以威懾之,行‘分化拉攏,重點打擊’之策!”
“分化乃破其聯盟,削其羽翼!”
賈誼拱手認真道:“陛下,西域諸國并非鐵板一塊依附冒頓!其中關鍵,在于月氏!”
賈誼的手指精準地點在月氏的位置,“月氏雖曾被冒頓重創,然其根基猶存,實力不容小覷。”
“且其國王乃我大漢大將軍夫人,與我朝有姻親之誼,此乃天賜紐帶!”
“臣以為,當由大將軍夫人重返西域,向其余諸國曉以利害,陳說冒頓單于暴虐無道、反復無常之本性,更明大漢通商惠工、不奪其土之誠意!”
“以月氏王在西域之威望,派遣得力心腹,秘密游說烏孫、疏勒、莎車、鄯善等與月氏交好或本就對冒頓陽奉陰違之國!”
劉盈聞頷首點頭,隨即問道:“使者又該如何游說?”
賈誼不慌不忙,胸有良謀,脫口而出:
“使者當明:大漢無意吞并西域,所求者,唯商路暢通,邊境安寧!”
“爾等只需嚴守中立,不助冒頓,不資其糧秣兵馬,待大漢剪除冒頓及其死黨,爾等自可安居樂業,更可享絲路暢通之巨利!”
“若執迷不悟,甘為冒頓前驅,則王師所至,玉石俱焚!”
賈誼強調,“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之上策!月氏王出面,遠比我朝直接施壓更易取信于諸國。一旦數國中立,冒頓之聯盟,自現裂痕!”
既有拉攏,又有威脅,不卑不亢,雍容華貴,方為天朝上國之風范。
劉盈很是滿意,誰能想到科舉制能挖到賈誼這等國寶級人物?
“其次便是拉攏,以利相誘,瓦解人心!”
“對于態度搖擺之國,如且末、精絕、小宛等,可遣精干商隊,持陛下特許之‘通關符節’,攜絲綢、瓷器、茶葉等西域稀缺之物,直抵其王庭。”
“陛下當許以重利,若保持中立或暗通消息,則其國商隊可優先、免稅通行河西走廊,入長安交易!此乃實打實之利益,遠勝冒頓空口許諾之‘庇護’!”
賈誼深知國與國之間,沒有什么永恒的朋友,唯有利益紐帶最為牢固。
“除了商業為餌,我大漢當以文化滲透。”
“朝廷可派遣通曉胡語、精于百工之匠人、醫者、甚至通曉音律者,隨商隊同行。”
“為彼等修水利、治疾病、傳技藝、授樂曲。使其民親漢、慕漢,潛移默化中,削弱冒頓之影響力。此乃‘潤物細無聲’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