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島,漢軍大營。
劉盈端坐主位,下方是樊噲、劉如意、項軒、賈誼、陳平等文武重臣。
“陛下,倭寇似乎認定我軍要主攻薩摩。”
項軒指著海圖道,“他們在該海域集結的船只最多,沿岸防御工事也在加緊修筑。”
樊噲摩拳擦掌:“打薩摩就打薩摩!老夫愿為先鋒,定把村野治保那小子的卵黃捏出來!”
劉盈卻微微一笑,搖了搖頭:“太公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所有人都以為朕要打薩摩,那朕偏偏就不打那里。”
他目光掃過眾將,最終落在年輕卻已顯露出卓越戰略眼光的賈誼身上:“賈誼,你來說說,若不打薩摩,我大軍可從何處登陸?利弊如何?”
賈誼從容起身,走到巨大的倭國沿海地圖前,手持竹鞭,條分縷析:
“陛下圣明。避實擊虛,正合兵法要義。臣以為,可選之地有如下幾處:”
博多(福岡地區):“此地港灣條件優良,距離對馬島最近,補給方便。”
“且倭人軍隊便在此方向多有防備,但正因如此,其防御體系或許固守有余,機動不足。”
“若能快速突破,可直逼倭國在九州的核心區域。然,敵軍亦可能料到我軍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
賈誼隨即指向山口縣(周防、長門一帶),笑道:“此處海岸線曲折,多良港,且距離倭國政治中心(畿內)更近。”
“登陸成功后,可迅速向縱深發展,威脅更大。但航線稍遠,且需警惕來自瀨戶內海方向的敵軍水軍側擊。”
眾將點頭之際,賈誼已經轉向土佐藩(高知地區):“四國島南岸,防御相對薄弱,且民風…據說迥異于本州,或可利用其矛盾。”
“從此地登陸,可席卷四國,亦可渡海進攻本州。缺點是偏離主要戰略目標區,可能陷入纏斗。”
賈誼頓了頓,給眾將反應時間,指向了最后的大阪或瀨戶內海沿岸。
“此為最冒險亦可能收益最大之方案。若能突破紀伊水道或直接闖入瀨戶內海,在其心腹地帶登陸,可震動整個倭國,使其首尾難顧。”
“然,此區域水情復雜,敵軍防御必然森嚴,風險極高。”
賈誼分析完畢,拱手道:“此四地各有利弊,或正或奇,或穩或險。最終如何抉擇,還需陛下圣裁,并依據敵軍動向及時調整。”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劉盈身上,這位年輕的皇帝目光銳利地在地圖上巡視,手指最終緩緩點向其中一個地點。
“傳令全軍,做出繼續強攻薩摩姿態,麻痹敵軍。但真正的主力,隨朕由此處……”
他沉聲道出了那個最終選定的登陸點,“給村野治保和那位天皇,一個最大的‘驚喜’!”
帳內眾將精神一振,齊聲應諾:“諾!”
一場決定性的戰略欺騙和雷霆一擊,即將展開。
而對馬島對岸的倭國,仍沉浸在內部猜忌和錯誤的判斷之中,對即將到來的風暴,恍然未覺。
――
對馬島漢軍大營,帥帳之內,氣氛凝重而肅殺。
巨大的海圖鋪在中央,劉盈的手指如同鷹隼利爪,在其上劃過數道凌厲的軌跡。
“諸將聽令!”
劉盈的聲音斬釘截鐵,不容置疑,“倭寇以為朕只會猛攻薩摩,朕便偏要讓他們顧此失彼,首尾難顧!”
“劉如意!項軒!”
“臣在!”
趙王劉如意與猛將項軒踏步出列。
“命你二人率領一萬五千精銳,戰船五十艘,佯攻薩摩!不必死戰,但要打得兇狠,打得逼真!要讓村野治保堅信,我軍主力意圖在此登陸!務必牢牢吸住他的主力!”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