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中午,馬家餃子館的人不多。
    宋思銘和何榮光到的時候,饒立已經到了,為了方便談事,饒立特意要了一個小包間。
    菜也點好了,四個家常菜外加兩盤餃子,三個人吃綽綽有余。
    “饒書記,”
    “饒書記,”
    宋思銘和何榮光進屋后打招呼。
    “別客氣,坐。”
    饒立一點領導的架子都沒有,招呼宋思銘和何榮光坐下。
    何榮光是饒立的老部下了,一臉輕松,但第一次見饒立的宋思銘,還是有著些許拘謹。
    畢竟,雙方的級別,差得有點兒多。
    饒立主動緩解氣氛,對宋思銘說道:“小宋,我可是你的忠實粉絲,你網上的那些視頻,我可是一個不落地都看了。”
    “讓饒書記見笑了。”
    宋思銘欠了欠身,回道。
    “新時代有新時代的宣傳方式,我覺得你這條路,走得非常正確。”
    饒立評價道。
    “但有時候也容易引發一些負面輿論。”
    宋思銘誠懇地說道。
    “不要擔心負面輿論,身正不怕影子斜。”
    “有些事,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做,那是典型的懶政。”
    饒立鼓勵宋思銘。
    “饒書記說的是。”
    宋思銘連連點頭。
    有的領導,最害怕所謂的輿情,凡事都以穩妥為主,公開場合說句話,都要思量再三。
    這樣是安全了,但做事的效率,會大大降低。
    “聽說,你有份材料要交給我。”
    饒立緊接著就奔向主題。
    很明顯,看過材料的何榮光,已經提前和饒立通過氣了。
    “是。”
    宋思銘趕緊把材料拿出來,雙手遞到饒立面前。
    饒立接下,卻并沒有直接打開,因為,材料的內容,他已經知道了。
    將材料往桌邊一放,饒立轉而就對宋思銘說道:“來青山之前,安國書記特意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跟我說,青山的反腐工作離不開宋思銘,當時,我還不太相信,現在,我信了。”
    “饒書記,這份材料可不是我整理的,是有人匿名發給我的。”
    宋思銘解釋道。
    他沒提材料源自歐陽瑞,倒不是因為當初歐陽瑞強調過要保密,而是因為,歐陽瑞的父親歐陽辰,曾經是省紀委的一把手。
    而饒立之前是省紀委常委。
    宋思銘擔心知曉實情,會影響饒立的判斷。
    “這份材料不是你整理的,但市國資委前主任鄭元吉的犯罪線索,可是你提供的,沒有你,我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可燒不到那么旺。”
    饒立半開玩笑地說道。
    他上任之后,查了三名干部,一個副局長,一個副縣長,一個國資委主任。
    前兩個屬于他還是督導組組長的時候,就收到了舉報材料。
    最后一個則要歸功于宋思銘。
    副書記王振,已經將前因后果跟他講了。
    要不是宋思銘一直盯著鄭元吉,就讓善于偽裝、天天蹬著一輛破自行車上班的鄭元吉蒙混過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