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局長,您也知道,運河景觀帶工程,我是墊資進場,如果把這部分錢抽-->>出來,用于補繳土地出讓金,運河景觀帶工程就沒辦法及時開工了。”
    廖大友說道。
    “然后呢?”
    宋思銘能夠聽出來,廖大友還有下文。
    “我是這么想的,我正在開發的兩個小區,一個叫尚府,一個叫華府,尚府和華府小區還剩下七百多套房沒賣,我干脆用這七百多套房,抵土地出讓金,政府可以用市場調節用房,也可以對外出售。”
    廖大友將李銳進給的方案,講了出來。
    至于為什么非要找宋思銘說這件事,按照李銳進的解釋是,市縣兩級領導,也不是傻子。
    稍微一查就知道尚府和華府小區,是滯銷樓盤,賣不出去了,才拿出來抵賬。
    這和工程商之間,弄一輛九手的老款寶馬七系,抵五十萬,六十萬工程款一樣,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沒人會要那輛九手的老破車。
    所以,直接找相關負責人談以房抵土地出讓金,肯定是談不下來的,必須得著一個足夠分量的人,從中斡旋。
    而這個人就是宋思銘。
    宋思銘在青山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市里的幾個主要領導,宋思銘都能說上話。
    同時,宋思銘也有足夠的理由幫著斡旋。
    宋思銘分管運河景觀帶,而廖大友的大友建工,又承包了運河景觀帶建設工程,只要將這次“以房抵債”,和運河景觀帶聯系起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事實證明,李銳進六十幾年的大米飯,不是白吃的。
    宋思銘一聽廖大友的口風,就知道廖大友想讓自己干什么,可偏偏,他又沒有辦法拒絕。
    廖大友說得很明白,不能“以房抵債”,他就得抽調建設運河景觀帶的錢去堵這個窟窿,運河景觀帶的建設就會延誤。
    宋思銘自然不會坐視這樣的情況發生。
    這是典型的陽謀。
    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在局中,卻又不得不按照對方規劃的路線去走。
    通過這幾次接觸,宋思銘覺得,廖大友自己肯定是想不出來這種陽謀的,背后肯定是有高人指點。
    至于這個高人具體是誰,就不得而知了。
    “廖總,你的意思,我已經清楚了。”
    “我會盡快把你的想法,匯報給市里的相關領導。”
    “市里的相關領導,有什么指示的話,我會第一時間通知廖總。”
    宋思銘轉而就對廖大友說道。
    之所以說找市領導匯報,而不是和豐瑞縣的相關部門,相關領導溝通,是因為這個事理論上的決定權雖屬于豐瑞縣,但豐瑞縣卻沒有一個人敢于做決定。
    只有市里的命令下來,豐瑞縣才敢收廖大友那七百多套房。
    畢竟,在塵埃落定之前,整個豐瑞縣的領導干部,都是紀委的調查對象,沒人會在這時候往槍口上撞。
    “真是神了!”
    電話那頭的廖大友此次此刻,真正領略到老書記李銳進的水平。
    李銳進讓他找宋思銘之前就說過,宋思銘甚至連最基本的討價還價都沒有,會直接把這件事攬下來。
    而現實果真如此。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