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山來到了一處人家。
大部分村民都在整理院子,只有少部分人家冷冷清清。
他走進一戶人家里。
這戶人家,只有一個八十歲的大娘,這抱著一個看起來只有幾個月的嬰兒。
“大娘,您這是?”
見到張寶山,她立刻抹起眼淚。
“我兒子和媳婦都死了,我不知道該怎么活下去了。你瞧我年紀大了,啥也干不了。”
說完別抱著孩子跪在了地上。
“張隊長,你是個大善人,求求你不要趕我們走。”
張寶山說出那樣的話,其實只是想告誡村民不得偷懶,并不是真的要把他們趕走。
而且,他也確實沒有想到有人會這么慘。
他連忙把哭泣的女人扶起來,安慰道:“大娘,不會的。你的孩子還有奶水嗎?”
“他已經斷奶了,只要喝些玉米糊糊就行。”
“好,我會安排的。”張寶山說道,“你干不了重活,就在村子里面呆著,等孩子長大些,我再給你安排工作。”
又走訪了幾戶村民。
發現不只是大娘是這樣,其他的幾戶人或多或少也有問題。
其實很多人都是從公社走向城鎮的。
因此他們很清楚,在村子里,是要講工分來獲取糧食的。
可張寶山從一開始接受荒村,就是共同分配。
一戶戶走訪過去,給他們解釋了荒村的規則。
只要愿意待在村里,他們都不會挨餓。
但是。
這事他終于知道了江茂才為什么要安排他們在村里了。
因為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勞動能力,讓他們打獵,打不了。讓他們種田,也種不好。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