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如此,所以這事情張寶山也很清楚。
一開始,張寶山就已經做好了前期投入成本不賺錢的計劃。
只有先在中亞站穩了腳跟,將中亞的市場開拓出來。
那么后期張寶山才有機會和可能讓安康制藥能夠在中亞站穩。
很快,張寶山也是選擇了幾個中亞國家進行醫療試點。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幾個靠近東大的國家。
他先是將安康制藥的幾款主打的產品,定心丸和定神丸給拿出來。
隨后,美容霜什么的也都跟著運送過去。
至于那些常用的抗生素和消炎藥之類的,更是直接運往這些國家,進行免費的發放。
重要的醫療市場雖然不至于太過落后和匱乏。
但說實話,在這個年代,那是真的比東大內部還不如。
別看東大之前三十年為了發展工業,所以內部發展也是有些麻煩和困難。
但實際上呢,經過這三十年的發展后,基本上可以這么說。
東大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的醫療條件雖然不是最好。
但自己研發的水準以及醫療藥物的研制水平還是有的。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東大內部的醫療條件和中亞的國家那可不一樣。
當然,這也導致張寶山一開始沒有意識到,中亞國家的醫療水平有多差。
因此,前期工作的開展,直接給張寶山當頭一棒。
差點沒給他弄了個退堂鼓出來。
不過,好在張寶山也算是下定決心,既然要開發中亞市場。
那很多東西就不是那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