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棺材外面包著一層鐵皮,鐵皮的外面有專門的防水鍍膜,所以被發現的時候,棺材看起來只有很小一部分地方有銹跡,大部分的地方清理了泥土,基本都和嶄新的一樣了。”
“棺材的鐵皮上有很多鎮邪的符文,當時有人試圖打開棺材,可他們廢了很大的勁兒,又是撬,又是砸,可那棺材就是打不開。”
“而那一年,秦家的一位叫秦公余的長老恰好在撫州忙一些事兒,更巧的是,他當天正好坐車路過白漕村,看到了里邊不遠處從泥坑里挖出的棺材。”
“秦公余眼力很好,一看就看出了棺材的詭異,當下讓手下的人停車,然后上前查看。”
“當時白漕村人圍了不少,還有人上報了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
“不過秦公余使了一些手段,最后讓棺材落到了他的手中。”
“他沒有著急把棺材拉回陜地的秦家,而是在附近租了一戶民居,把棺材暫時存放在了民居里。”
“而他存放民居的地方,并不是什么村子,而是一處廢棄的養雞場,那地方距離村子四五里遠。”
“經過一段時間研究,秦公余發現撫河棺上面的鎮邪符文,乃是龍虎山正一道的鎮邪靈符,棺材上一共九九八十一道靈符,八十一道靈符相互交錯,形成了一條符文組成的龍,那符龍纏著整個撫河棺。”
“龍虎山就在贛地,撫河也是在贛地境內,所以秦公余就覺得這棺材里面的東西和正一道有關系。”
“他通過家族的關系找正一道了解情節,還真打聽出來一件事兒。”
“原來在清代道光年間,贛地的臨川修過一次縣志,縣志里面提到了一個地方,那便是千金坡,但從縣志的字面上來看,它寫的千金坡是唐人為防撫河水患而修的,千金坡歷經唐人數位江州刺史,才最終修成,而這些修千金坡的刺史有顏真卿、戴叔倫等人。”
“顏真卿就不用我說了,你應該知道是誰吧?”
我說:“知道,唐代楷書四大家之一,王羲之之后,楷書成就應該算的上最高的人了,難不成撫河棺和王羲之也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