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遠倒也沉得住氣,嘗試了兩次之后,總算剝出了一塊還算完整的蝦肉。
他也學著劉清明,把蝦肉蘸了湯汁,遞到林雪面前。
“林雪,你嘗嘗。”
林雪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接過來吃了。
“味道確實不錯。”她給出了專業的評價,“而且從蝦肉的緊實度來看,這些小龍蝦的生長環境很好,水質應該很干凈。”
劉清明笑了。
“看來我們的新項目,初步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他對汪明遠說:“汪市長,你也嘗嘗。這可是我未來打算在全鄉推廣的致富項目,你作為市長,得幫我把把關。”
汪明明自已剝了一只,放進嘴里。
濃烈的麻辣味,讓他這個北方人瞬間皺起了眉頭,忍不住咳嗽了兩聲。
蘇清璇趕緊給他倒了杯涼茶。
“怎么樣,汪市長?夠勁吧?”劉清明問。
汪明遠喝了口茶,才緩過來。
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又拿起一只,這次他適應了許多,慢慢地品嘗著。
“味道很特別,很刺激,鮮香麻辣,有嚼頭。”他放下手里的蝦殼,用餐巾擦了擦手,恢復了市長的姿態。
“劉鄉長,你跟我說實話,搞這個東西,你有多大把握?”
他的問題,直指核心。
這不是一頓飯好不好吃的問題,而是一個產業能不能做起來的問題。
劉清明就知道他會這么問。
“汪市長,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晚上最喜歡干什么?”
汪明遠愣了一下,沒明白他為什么突然問這個。
“看電視,或者去歌舞廳?”
“那是以前了。”劉清明搖搖頭,“以后,會是三五好友,坐在街邊的大排檔,點上一大盆這個,配上冰啤酒,一邊吃,一邊聊,這會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
“就憑這個?”汪明遠還是覺得有些難以置信,“這東西吃起來這么麻煩,還弄得滿手是油。能被大眾接受?”
“市長,你這是精英思維。”劉清明毫不客氣地指出,“你覺得麻煩,但對普通人來說,這個‘麻煩’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就像嗑瓜子一樣,享受的就是那個過程。”
他指著桌上那盤小龍蝦。
“這東西,有幾個特點。第一,成癮性。麻辣鮮香,吃了還想吃。第二,社交屬性。沒人會一個人點一盤小龍蝦,它天生就是為聚會而生的。第三,它足夠便宜,養殖成本低,普通老百姓消費得起。”
蘇清璇和林雪都聽得入了神。
她們沒想到,一盤簡單的小龍蝦,在劉清明嘴里,竟然能分析出這么多道道來。
劉清明繼續說道:“我不是在賭它能不能被群眾接受,我今天請你們來,就是想給我們的村民信心,也是想給市里信心。”
因為這件事,在前世,已經被反復證明過了。
“我們云嶺鄉,窮,山多地少。種糧食,永遠發不了財。種板藍根,是個路子,但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這個小龍蝦,就是我準備的第二個籃子。它對水質和環境要求小。我們鄉里那些沒人要的洼地,廢棄的河道,水塘,全都能利用起來。這是變廢為寶。”
汪明遠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認,劉清明描繪的這幅藍圖,很有誘惑力。
而且,劉清明的思路非常清晰,完全不像是一個拍腦袋想出來的點子。
“你說的這些,是你的推測。市場是需要數據支撐的。”汪明遠還是保持著謹慎。
“當然。”劉清明點點頭,“所以我沒急著全鄉推廣。我先在山下的幾個臨水村搞了試驗田,不,應該叫試驗水塘。吃完飯,我帶你們去看看。”
這頓飯,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一大盤小龍蝦,被四個人吃得干干凈凈。
汪明遠和蘇清璇的吃相,從開始的生疏,到后來的熟練,也證明了這東西的魔力。
飯后,劉清明帶著三人,一路散著步下山。
云嶺鄉除了東山村、神臺村等少數幾個依山的村子。
其他村子都地處水網地帶,主要農作物是水稻。
除了田地,還有不少荒灘、邊角地。
劉清明帶他們去的就是一片荒灘,原本長滿了雜草。
現在,已經被挖成了一個個相連的水塘。水質清澈,還能看到水底的水草。
幾位穿著防水褲的技術人員,正在水塘里忙碌著。
他們也是云州農科院的研究員。
“汪市長,林專家,你們看。”劉清明指著這片養殖區。
“這里總共是三十畝水面,我們采用的是‘稻蝦共作’的生態養殖模式。上面種一季水稻,下面養兩季小龍蝦。互不耽誤,還能互相促進。”
一位技術人員從水里撈起一個地籠。
地籠里,幾十只活蹦亂跳的青殼小龍蝦,正在揮舞著大鉗子。
“市長,你看,這就是我們的成果。”技術員興奮地說,“這里的環境太好了,山泉水,沒有污染。長出來的小龍蝦,個頭大,活力足。我們檢測過,各項指標都遠超標準。”
林雪走上前,拿起一只小龍蝦仔細觀察。
“確實是好蝦。劉鄉長,你們這個項目,從技術上來說,完全可行。”她給出了肯定的結論。
汪明遠看著這片初具規模的養殖區,又看了看那些活力十足的小龍蝦,心里的疑慮,已經打消了大半。
他不是一個思想僵化的人。
劉清明提出的前景,林雪給出的技術肯定,再加上眼前的事實。
他知道,這個項目,或許真的能成。
“成本呢?一畝地的投入和產出,算過沒有?”汪明遠問道。
“算過了。”劉清明遞過來一份早已準備好的材料,“蝦苗成本,飼料成本,人工成本,我都做了詳細的測算。按照目前我們和云州幾家大排檔談的收購價,一畝水塘的純利潤,至少是種玉米的十倍以上。”
十倍!
這個數字,讓汪明遠都感到了震驚。
他接過材料,仔細地看了起來。
蘇清璇站在一旁,看著自信滿滿的劉清明,又看看一臉嚴肅研究材料的汪明遠。
她突然覺得,劉清明身上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無論是解決村民的銷路疑慮,還是說服市長支持一個全新的產業。
他總能找到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
“好。”汪明遠看完材料,抬起頭。“劉鄉長,我代表清南市,支持你的這個項目。”
他做出了決定。
“市里可以支持你們的項目,幫助你們進行推廣,只有一件事你要提前想好。”
“市長請講。”
“銷路問題,必須徹底解決。我不想看到,我們把蝦養出來了,最后卻賣不出去,坑了老百姓。”汪明遠鄭重地說。
“這是底線。”劉清明點頭,“我不僅要把它賣出去,還要把它賣成我們云嶺鄉,乃至清南市的一張新名片。”
陽光下,他的臉上,充滿了強大的自信。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