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妃和皇后面面相覷。皇上怎么火氣這么大?“出什么事了?”李貴妃問守門公公。小公公一臉懵逼。他不知道出什么事了啊。東鄉侯來之前,皇上龍顏大悅。東鄉侯走后,皇上雷霆震怒。問題很顯然出現在東鄉侯的身上。只是東鄉侯走的時候笑容滿面,一看就心情極好。御書房很大,小公公不知道東鄉侯和皇上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就算有,他也不敢告訴皇后和李貴妃啊。李貴妃和皇后好奇,可皇上不見她們,她們也沒輒。不過想知道總是會知道的。等福公公去吃晚飯的時候,皇后和李貴妃輪流傳召福公公去問話。福公公起初什么都不說,兩人一人賞了只玉鐲后。福公公說假話了,“皇上是感動的。”“百姓們都高呼皇上是明君,皇上想到他們還處在水深火熱中,皇上就于心不忍。”“不知道該怎么幫他們,皇上才煩躁動怒。”李貴妃是一臉黑線。皇上不至于被百姓夸幾句,就憂國憂民到這種程度吧?不過人都是這樣。越是被夸贊,就越會努力。反而是挨罵后,容易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尤其福公公一本正經,不像是說假話。福公公借口要吃晚飯,就帶著玉鐲告退了。李貴妃在琢磨怎么能幫皇上排憂解難。正好這時候,有后妃給李貴妃獻計,皇上最憂愁的就是國庫空虛,后宮鋪張浪費。如果李貴妃能縮減后宮開支,鼓勵后妃和那些大臣夫人捐贈,皇上一定高興。李貴妃覺得這主意不錯。含元殿。皇上氣的一夜沒睡好。第二天早早的就醒了。被東鄉侯訓斥,還被敲了兩萬兩,皇上緩不過這口氣來。左右在朝堂上,經常有大臣挑東鄉侯的刺。今兒說什么也要找機會狠狠的罵他幾句出出氣。嗯。早朝上還真叫皇上找到了機會。昨兒讓東鄉侯把人趕出京都,以防止災民再生事端。這事昨兒上朝就安排的。
可一天過去,東鄉侯和飛虎軍愣是一點反應都沒有。雖然昨晚上沒有再出事,但災民留在城里始終是一大隱患。東鄉侯如此把皇上的話當成耳旁風,崇國公帶頭彈劾東鄉侯。東鄉侯趁機把爛攤子扔給崇國公,“我實在狠不下心,要不還是崇國公你來趕吧?”崇國公能接嗎?“皇上交給東鄉侯你的差事,你以為逃避就能躲掉,往后其他大臣有樣學樣,豈不亂套?”崇國公道。“既然辦不到,昨兒又為什么答應的那么爽快?!”崇國公話說的太快,挨了皇上一記瞪眼。這話是他想罵的。東鄉侯笑道,“既然知道差事是交給我辦的,辦不好,皇上自然會罰我。”“我都不急,崇國公你急什么?”崇國公嗓子一噎,“能不急嗎,出事了就晚了!”東鄉侯笑了一聲,“我還想問問,明知道皇上讓我把難民往城外趕,昨兒施粥的人是格外的多。”難民之所以往京都涌,就是覺得在京都能有吃的,能活下去。城外沒吃的,城內有人賑災。那些難民還會出城嗎?難道真的要出動飛虎軍真刀真槍的趕難民嗎?要真這么做了,飛虎軍的名聲將一敗涂地。這么愚蠢的事,東鄉侯可不會做。東鄉侯只派了飛虎軍在各大街道巡夜,確保難民不會到處放火傷人。但這還遠遠不夠。只要還有人施粥,難民就不會愿意出城。城中繁華,城外空蕩蕩的,沒人愿意待。但東鄉侯不能強制要大家別施粥了。有施粥的心懷不軌,但更有是出于心善。他不能一悶棍都打死,這是斷難民的活路。東鄉侯能做的只是讓飛虎軍把賑災人家都記下來。讓大理寺做了錦旗,寫上:良善人家。把錦旗送去的時候,順帶通知,讓他們去城外施粥。不知道在城內施粥就算了,不知者不為罪。可要在通知了的情況下,還這么做,那東鄉侯就有理由懷疑他們是故意和朝廷作對。誰敢明著和朝廷過不去?這不都趕緊的熬了粥,蒸好饅頭推城外去。
香噴噴的饅頭,香飄四溢。勾的那些難民跟著走。有飛虎軍維持秩序,沒有出現騷亂的情況。東鄉侯把引難民出城的計劃說出來。南安王第一個站出來夸東鄉侯。崇國公一黨不說話。因為這實在是個好計謀啊。皇上坐在龍椅上,是要多郁悶,就有多郁悶。他是打算罵東鄉侯的啊。這會兒卻要被逼著夸他了。皇上夸的不由衷,咬牙切齒。福公公覺得這就是命啊。任憑皇上怎么蹦q,都逃不出東鄉侯的手掌心。昨兒夸了,還能省兩萬兩。皇上寧花錢也不屈服。結果東鄉侯還是聽到了皇上夸他,錢還沒了。等皇上夸完之后,東鄉侯開始扎皇上的心了。把難民請出城是遠遠的不夠的。沒有誰會一直施粥,何況他也不能讓難民一直暴曬。他得修建地方給難民住。東鄉侯讓皇上撥塊地給他,再讓戶部出銀子。地好說,只要是無主的地,隨便東鄉侯挑。只是賑災的糧食,戶部開口便是叫窮。東鄉侯聽不慣道,“這是一個窮字能打發的嗎?”“京都的難民不多,我拿兩萬兩出來買米賑災足夠了,那些受災嚴重的地方,朝廷必須派人去賑災。”“否則涌入京都的難民只會越來越多。”“到時候難道要大關城門,把難民和北漠使臣一并關入門外嗎?”嗯。重點是東鄉侯拿兩萬兩出來賑災。這種毀家紓難之舉,能不夸他幾句嗎?皇上心口被刀子捅的鮮血直流。那錢是他的!坑他的錢救濟難民,完了,他還要鼓勵百官多向他學習。皇上想死了算了。東鄉侯很謙虛,“這都是臣應該做的。”福公公站在一旁,心中十萬分的心疼皇上。可他又不得不佩服東鄉侯空手套白狼的本事。他這一捐贈,逼的百官不得不跟著捐。福公公粗略的算了下,至少有十萬兩。其中崇國公憋著口氣捐了兩萬兩。福公公也心疼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