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著救人,馬車跑的很快。寧王府的轎夫抬著轎子在后面跑。倒也沒有落下。等蘇錦從馬車內下來,寧王妃扶著軟轎作嘔,丫鬟擔憂道,“王妃……。”“我沒事,”寧王妃擺手道。蘇錦看向她。丫鬟扶著寧王妃走過來。蘇錦問道,“府上世子妃早產多久?”“我家世子妃半個月前才滿七個月,”丫鬟忙回道。這早產的有些嚴重了。蘇錦神情凝重。“前面帶路,”她道。蘇錦沒見過寧王世子妃。進了屋,看到寧王世子妃的肚子。要不是丫鬟說她才七個月,她真的懷疑她是足月。因為肚子太大了。太醫就在屋子里,見蘇錦來,趕緊把位置讓開。蘇錦忙給寧王世子妃把脈。她的情況和上回嚴家大少奶奶不同。嚴家大少奶奶是足月難產,生了一天一夜沒生下來。寧王世子妃是天不亮破的羊水,并沒有多久。因為早產太久,再加上胎兒大,太醫沒有多少把握,所以讓寧王妃把蘇錦找來,以確保萬無一失。寧王妃問蘇錦,“要多久才能生下來。”“看樣子,至少還要一個時辰,”蘇錦道。寧王妃也知道生孩子沒那么快。只是她著急啊。時間在等待中過的最慢。不止是寧王府,還有大佛寺。老夫人上了大佛寺,上香祈福后,就有些坐不住了。她來大佛寺不只是進香那么簡單,她還約了崇國公府老夫人來大佛寺相見。老王爺不讓她管勇誠伯府的事,她不好專程跑崇國公府去。可如果在大佛寺“偶遇”,老王爺總無話可說。只是一等再等,遲遲不見崇國公府來人。這一等,便是一個時辰。老夫人沒有多少耐心,她猜到崇國公老夫人沒打算來。如果勇誠伯真的貪墨了崇國公的東西,崇國公府惱他都來不及,更別提幫他了。她寫了封信,遞給蘭芝道,“親自送到崇國公老夫人手里。”蘭芝不敢怠慢,趕緊下山送信。這一來一回,又是一個時
辰。蘭芝回來后,稟告老夫人道,“崇國公老夫人說她待會兒就來,估摸著這會兒已經在來的路上了。”來就好。老夫人繼續誦經祈福。七七四十九遍之后,老夫人抬起胳膊,“扶我起來。”王媽媽正好進來,忙把老夫人扶起來。王媽媽扶著老夫人去大雄寶殿。遠遠的就看到一管事媽媽,帶著兩丫鬟,身后還跟著八個小廝抬了兩口大箱子進殿。等她們走進,就有香客出來,邊走邊道:“寧王府出手真闊綽,”婦人道。“一出手就捐了一千兩的香油錢。”“聽說是寧王府大喜,寧王世子妃一口氣給寧王府添了兩位千金,”另一婦人道。“一口氣生了兩個,寧王世子妃真是好福氣。”“可不是好福氣,寧王世子妃這是頭胎,若是小少爺,那就是爵位繼承人,只能有一個,要是生了兩個小少爺,還要舍掉一個,做娘的哪里舍得啊,”婦人道。“這一次生兩女兒,下次再生兒子,左右還年輕。”“也是,兩個孩子長一樣總歸不大好,容易認錯……。”兩婦人漸行漸遠,說話聲也弱了下去。王媽媽卻是怔在那里,臉色慘白。她的身子在顫抖。她在恐懼。有件老夫人絕口不提的事,也被她遺忘了三十多年。沒有人知道老夫人其實是雙生子之一。沒有人知道她還有個姐姐。這件事甚至連老王爺都不知道。因為這對老夫人來說是恥辱。三十六年前,老夫人的胞姐受人誘惑,與人私奔。消息泄露――王家成了當地的笑柄。王家老祖宗被活活氣死。太老爺和太夫人抬不起頭來。老夫人走到哪兒都被人指指點點,議論紛紛。王家一雙姐妹花,求親的人多的快要把王家的門檻踏破。可自打大姑娘與人私奔后,求親的人就沒了。老夫人蹉跎到十六歲都沒能嫁出去。為了避開飛短流長,王家舉家從北方遷到了南方。當時在王家伺候的丫鬟小廝,除了幾個信的過的老人都悉數遣散了
。到了惠州,王家才擺脫大姑娘帶來的影響,太老爺相中了老王爺,老夫人就是這么嫁給老王爺的。王家雖不是大戶,卻也在當地小有名望,若非逼不得已,不會變賣家產,另尋它處落腳。可想在一個陌生地方扎穩腳跟談何容易?王家就此一蹶不振。而王媽媽,是在王家去惠州的路上救的。太夫人心軟,畢竟大姑奶奶是從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她不止一次偷偷派人接濟大姑奶奶。后來有一次王媽媽陪老夫人回門,發現太老爺和太夫人在吵架。那是她第一次知道老夫人還有個孿生姐姐。她心中好奇,多問了一句。老夫人捂著她的嘴,把她拉走了。這件事,太老爺不想任何人知道。王家也經不起折騰了。太老爺不許太夫人再派人去接濟大姑奶奶,就當沒有生過這個女兒。兩年后,太老爺病逝。太夫人派人去找大姑奶奶,只帶回來大姑奶奶和外孫失蹤的消息。當時北方很亂,又是天災,又是戰亂。那一年,瘟疫死了很多的人。沒人知道大姑奶奶是死了還是逃了。那時候,一家人若是走散了,可能就一輩子找不到人了。打那以后,就再也沒有了大姑奶奶的消息。可剛剛兩婦人的話讓王媽媽想起了這樁陳年舊事。這世上――還有一個人和老夫人長的一模一樣。以前不明白,想不通的地方。這一瞬間,都通透了。大姑奶奶私奔的夫家雖然不姓陳,但姓程!她記得老夫人說過,大姑奶奶生了一個兒子,小名就叫源兒。那天,勇誠伯暈倒。老夫人脫口喊的就是源兒!這個猜測,令王媽媽渾身顫抖。老夫人察覺到了。她最怕的也是讓人知道這件事。王媽媽的反應讓她心慌。她一直不敢試探王媽媽是不是知道這件舊事。王媽媽一直沒提過,她便放下心防。但從王媽媽的反應,她定是知道的。她猜到她是誰了。強自鎮定,老夫人道,“先回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