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像是日期和數字,可能是記錄什么東西用的。”
張科長拿著煙盒仔細研究:“這個字跡很特別,筆畫有些顫抖-->>,可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寫的。”
“不對。”
丁浩搖搖頭,“這種顫抖不是因為年齡大,而是因為經常干重活,手部肌肉緊張造成的。”
“你的意思是……”
“這個人很可能是工廠的工人,而且是干重活的那種。”
小王這下徹底佩服了:“丁浩,你這觀察能力真是絕了!”
丁浩沒有驕傲,繼續在現場搜索。
“他們逃跑的方向是朝東北方向。”
他指著一串斷斷續續的腳印說道。
“從腳印的深淺和間距來看,他們當時很著急,而且那個受傷的人被另外兩個人攙扶著。”
“為什么是兩個人攙扶?”張科長問。
“因為這里有三個人的腳印重疊,中間那個人的腳印很淺,說明大部分重量都被兩邊的人分擔了。”
丁浩沿著腳印走了一段:“而且從這里開始,腳印變得更亂了,說明那個受傷的人情況越來越嚴重。”
“他們應該在前面找了個地方休息。”
果然,在距離現場大約兩百米的地方,丁浩發現了一處被壓過的雪地。
“就是這里。”他指著一棵大樹下的雪窩說道。
“他們在這里停留了一段時間,而且處理了傷口。”
張科長蹲下來看:“你怎么知道處理了傷口?”
丁浩指著雪地上的幾滴血跡:
“這些血跡的顏色比較鮮艷,而且有被擦拭的痕跡。”
“說明他們用什么東西清理了傷口。”
“而且你們看這里。”
他又指著旁邊的一個小坑,“這里有燒過東西的痕跡,可能是用火烤了什么工具消毒。”
李干事感嘆道:“真是太細致了,這些痕跡我們完全沒注意到。”
“繼續往前追嗎?”小王問道。
丁浩站起身,朝前方看了看:“可以試試,不過痕跡可能會越來越少。”
四個人繼續沿著痕跡前進,走了大約一公里,來到了一個三岔路口。
“這里就困難了。”
丁浩停下腳步,“地面太硬,而且被很多人踩過,很難分辨出具體的痕跡。”
張科長看了看三個方向:“左邊通向林場,中間通向縣城,右邊通向山區。”
“按常理說,他們應該不會往縣城方向跑,那樣太容易被發現。”
“林場那邊人也多,也不太可能。”
小王分析道:“最有可能的是山區,那里人煙稀少,便于藏身。”
丁浩沒有急著下結論,而是仔細觀察著三個路口的情況。
突然,他在右邊路口的一棵樹上發現了什么。
“找到了!”
他走到樹前,指著樹干上的一道新鮮刮痕:“這是被什么硬物刮到的,而且時間不長。”
“從高度來看,應該是有人扶著什么東西經過這里。”
“什么東西?”張科長問。
“很可能是那個受傷的劫匪,被人攙扶著經過時,身上的什么東西刮到了樹。”
丁浩又在地上發現了幾滴血跡:“而且這里還有血,證實了我的判斷。”
“他們確實是往山區方向去了。”
張科長做出決定:“好,我們就往這個方向追!”
四個人沿著山路繼續前進,路越來越難走,積雪也越來越深。
“這些劫匪還真能跑。”小王氣喘吁吁地說道。
“帶著一個傷員,還能走這么遠,看來都不是一般人。”
丁浩一邊走一邊觀察著路邊的痕跡:“他們對這一帶很熟悉,選擇的路線都是比較隱蔽的。”
“說不定以前就來過這里。”
走了大約半個小時,前方出現了一個小村莊。
“到柳樹村了。”
張科長說道,“這個村子很小,只有十幾戶人家。”
“我們去問問村民,看有沒有發現可疑的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