諂媚奉承可以覆滅一個國家,也可以毀滅一個人
原文諂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墨子·親士》)
大意如果在國君身邊的都是一些阿諛奉承諂媚之徒,正確的意見就會被阻塞于外,那么國家就要面臨危險了。
墨子是在強調國君重視賢士、人才的必要性時提出這一看法的。墨子認為,君主一定要有“弗弗之臣”“之下”的輔佐,才能治理好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分議者延延,而交茍者,焉可以長生保國”,“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近臣則喑,遠臣則唫,怨結于民心”。意思是說:如果為人臣子的只注重保全自己的爵位,而不敢直進諫,在君主身邊的臣子都沉默不語,遠離君主的臣子沉吟不,那么怨恨不滿的情緒就會在人民百姓的心中聚結起來。如果充盈在君主身旁的全部都是那些善于阿諂奉承、諂媚拍馬之徒,以致好的正確的意見不能傳達給君主,君主所能聽到的盡是虛假、好聽的謊,那么國家就要出現危機了。為了將道理說明得更充分可信,墨子以夏桀、商紂為例,指出夏桀、商紂就是因為任用了諂媚奉承之徒,而拒天下賢士于千里之外,只聽信那些無益的虛假語,而殘害敢于諍諫廷爭的忠臣,才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治國之君應當多任用一些直進諫之臣,而不要輕信阿諛諂媚的小人;否則的話,路被阻,國家哪有不危險的道理?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我們個人,道理都是相通的。在我們身邊是什么樣的朋友呢?
一樣米養百樣人。人有很多種,在對待朋友的態度上也有很多種類型,有每天說好話給你聽的,有看到你不對就批評、指責你的;有熱情如火、喜歡奉獻的,也有冷漠如冰,只考慮個人利益的;有憨厚的,也有狡詐使壞的……
這么多類型的朋友,好壞很難分辨,而當你發現他壞時,常常是來不及了,因此平時的交往經驗極為重要。
不過有一種類型的朋友肯定是值得交往的,那就是會批評、指責你的朋友。
和只會說好話的朋友比起來,那些只知道批評、指責你的朋友可能是令人討厭的,因為他說的都是你不喜歡聽的話,你把自認為得意的事向他說,他偏偏潑你冷水,你把滿腹的理想、計劃對他說,他卻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問題,有時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就把你做人做事的缺點數說一頓……反正,從他嘴里很少聽到好話,這種人要不讓人討厭也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