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這樣說:“我替自己定了一項規則,我不讓自己在意念上,跟任何人有不相符的地方,我不固執肯定自己的見解……凡有肯定含義的字句,就像
‘當然的’‘無疑的’等話,我都改用
‘我推斷’‘我揣測’,或者是
‘我想象’等話來替代。當別人肯定地指出我的錯誤時,我放棄立刻就向對方反駁的意念,而是作婉轉的回答……在某一種情形下,他所指的情形是對的,但是現在可能有點不同。”
“不久,我就感覺到,由于我態度改變所獲得的益處……我參與任何一處談話的時候,都感到更融洽、更愉快了。我謙虛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他們會快速地接受,很少有反對的。當我給人們指出錯誤時,我并不感到懊惱。在我
‘對’的時候,我更容易勸說他們放棄自己的錯誤,接受我的見解。”
“起先我嘗試這種做法時,‘自我’很激烈地趨向敵對和反抗,后來很自然地形成習慣了。在過去50年,可能已沒有人聽我說出一句武斷的話來。在我看來,那是由于這種習慣的養成,使我每次提出一項建議時,都得到人們熱烈的支持。我不善于演講,沒有口才,用字艱澀,說出來的話也不得體,可是大部分有關我的見解,都能獲得人們的贊同。”
所以,即使你知識淵博,也應謙虛些,尊重別人的意見,而不能總是說“你錯了”。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有一分矜持,便有一分挫折;有一分謙遜,便有一分受益。驕傲往往使我們看不到自身的缺點,因而也就常常把別人的意見當作耳旁風。驕傲就像籠罩在人身上的一團臭氣,趕走了給你良的朋友。
面對一個使人難堪的批評時,你會不會靜下心來,反思自己,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中國有句老話:“滿招損,謙受益。”因此,當你對別人的意見不以為然、自以為是時,你最好靜下心來,反省自身。這樣,你會變得虛心,變得更加成熟。
有一個成語叫“虛懷若谷”,意思是說,胸懷要像山谷一樣寬闊,這是形容謙虛的一種很恰當的說法。只有空,才能容得下東西;而自滿,除了你自己之外,容不下任何東西。
生活之中,我們常常不自覺地變作一個注滿水的杯子,容不下其他的東西。因而,學會把自己的自滿先放下來,以虛心的態度去傾聽和學習,你會發現還有很多東西是你所不知道的。
俗話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你更能時刻前進。
謙遜有兩種:當你地位低微、能力不足時,你對人謙遜,但這并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當你事業有成、受人贊揚時,仍能保持謙遜,這就是一種可敬的品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