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示弱以人巧避禍
原文今有五錐,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錯,錯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故曰:太盛難守也。(《墨子·親士》)
大意現在有五把錐子,一把最鋒利,那么這一把必先被用鈍。有五塊石頭,有一塊是磨刀石,那么它最先被磨損。所以甜的水井最易用干,高的樹木最易被伐,靈驗的寶龜最先被火灼占卦,神異的蛇最先被暴曬求雨。所以,比干之死,是因為他正直;孟賁被殺,是因為他勇武;西施被沉江,是因為長得美麗;吳起被車裂,是因為他有大功。這些人死于他們的所長。所以說:太盛了就難以持久。
夸耀刀劍之銳利,別人必懼其銳利而遠避;顯示自己的聰明,別人必恐你的聰明來害人。
高明的人待人處世,特別會注意藏鋒露拙,匿銳示弱。
這里所說的藏鋒露拙,匿銳示弱,并非是要人埋沒自己的才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導致禍端,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專長。追求卓越和超凡出眾,本身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但一味孤芳自賞,無視周圍環境,就會與人格格不入,招人厭惡,別人也會千方百計讓你過不去。
戰國末期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與吳起、商鞅的政治思想一致,著書立說,鼓吹社會變革。他的著作流傳到秦國,秦王嬴政看到后,極為贊賞,設法邀請他到秦國。但韓非才高招忌,入秦后,還未受到重用,就被李斯等人誣陷,屈死獄中。
宏圖未展身先死,這樣縱使有滿腹經綸又有何用。其實韓非是為名所累,如果他不招搖才華,而是謙卑,等待時機,或另待明主,或婉轉上奏,使自己的政治抱負得以施展,相信他并非僅僅就是一個思想家,還會成為一代名臣良相,而不是一個悲劇人物。